《自长沙至桂阳途中杂诗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3:40:34

昨宿空泠岸,滩声枕上听。

今看樟木寺,岳色眼前青。

云物犹潇洒,天人一杳冥。

何因羡翀举,叩齿诵黄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昨宿空泠岸,滩声枕上听。
今看樟木寺,岳色眼前青。
云物犹潇洒,天人一杳冥。
何因羡翀举,叩齿诵黄庭。

白话文翻译:

昨晚我在空荡荡的岸边入睡,潮滩的声音伴我入梦。
今天我来到樟木寺,眼前的岳山显得格外青翠。
云彩和自然依然潇洒自如,天上人间似乎一片迷茫。
我为何会羡慕那些飞翔的神仙,咬牙叹气地诵念《黄庭》呢?

注释:

  • 空泠岸:空旷而清冷的岸边。
  • 滩声:潮滩的声音,指的是水流拍打岸边的声音。
  • 樟木寺:一座寺庙,可能在桂阳或其附近。
  • 岳色:指的是岳山的颜色,这里形容山的青翠。
  • 潇洒:形容自然景物自由而洒脱的状态。
  • 杳冥:指茫然、深邃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天人之间的距离。
  • 羡翀举:羡慕飞升的神仙或高人。
  • 叩齿:形容因羡慕而产生的叹息。

典故解析:

《黄庭》:指的是《黄庭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常用来表达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自然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旅行途中,表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感悟与思考,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与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清晨的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思索。开头两句通过“昨宿”和“今看”形成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诗人通过描写岸边的潮声和樟木寺的青山,传递出一种清幽的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中间两句“云物犹潇洒,天人一杳冥”则引出了诗人对自然与超脱的思考,强调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羡翀举,叩齿诵黄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对飞升的神仙有着深深的羡慕,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处境。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融入了哲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宿空泠岸:回忆昨夜独自一人在寂静的岸边入眠,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滩声枕上听:潮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如同音乐,陪伴着入眠。
    • 今看樟木寺:今晨来到樟木寺,眼前的景象让人心生向往。
    • 岳色眼前青:青翠的山色映入眼帘,给人以清新之感。
    • 云物犹潇洒:云彩和自然景物依旧洒脱自如。
    • 天人一杳冥:人和天之间的距离似乎深邃而难以企及。
    • 何因羡翀举:诗人对飞升的神仙感到羡慕。
    • 叩齿诵黄庭:因羡慕而叹息,口中吟诵道教经典。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昨宿空泠岸,今看樟木寺”,形式上工整,内容上对比鲜明。
    • 比喻:将潮声比作枕边的音乐,增强了诗的韵味。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空泠岸:孤独与寂寞的象征。
  • 樟木寺:信仰与心灵的寄托。
  • 岳色: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希望。
  • 云物:世间的变化与无常。
  • 羡翀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樟木寺”主要象征什么? A. 孤独
    B. 信仰与心灵的寄托
    C. 自然的美丽
    D. 旅行的疲惫

  2. 诗人在“羡翀举”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羡慕
    C. 愤怒
    D. 喜悦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陈锐的《自长沙至桂阳途中杂诗 其一》均描写了自然风光,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宁静与禅意,而陈锐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道教经典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