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

时间: 2025-01-01 14:57:03

玉笋风标右汉廷,起家聊直使车星。

古业将相多头黑,此去功名尚鬓青。

披草两年南北巷,折梅明日短长亭。

门前车辙从今少,寂寞柴荆且暂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玉笋风标右汉廷,
起家聊直使车星。
古业将相多头黑,
此去功名尚鬓青。
披草两年南北巷,
折梅明日短长亭。
门前车辙从今少,
寂寞柴荆且暂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赵从善少卿即将前往淮东的送别之情。首联“玉笋风标右汉廷”描绘了赵从善的风采,仿佛是汉朝的风流人物;接着,诗人希望他在仕途上能顺利,早日成就自己的事业。中间的两句提到历史上许多权臣都是黑发,但赵从善此去,功名未成,鬓发仍青,暗示他前途未卜。接着写了他在南北巷中经历的两年,折梅的意象则渲染出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表达了将来门前车辙少了,生活的寂寞和不再热闹的感觉,暗示了送别的心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笋: 比喻赵从善的风采。
  • 右汉廷: 指的是汉朝的朝廷。
  • 起家: 开始做官,发迹。
  • 聊直: 暂时直言,表示希望。
  • 古业将相: 形容许多历史上的权臣。
  • 鬓青: 指年轻,未白头。
  • 披草: 在南北的街巷中漂泊。
  • 短长亭: 表达离别时的短暂和悠长的感慨。
  • 柴荆: 形容生活的清贫和寂寞。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古业将相”可指代历史上许多官员的成就与风采,表现出赵从善将要面对的压力与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贤,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尤以诗词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赵从善即将赴任的时刻,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祝福与不舍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场生活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送赵从善少卿将漕淮东》是范成大的一首送别诗,展现了他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出对赵从善的赞美与期待。首联“玉笋风标右汉廷”以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赵从善的风采,仿佛他是朝廷中的风流人物,诗人由此表达了对其前途的寄托和希望。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运用“古业将相多头黑”的对比,强调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就与压力,同时暗示赵从善虽然年轻,但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这种由古及今的写法,不仅突出了个人的奋斗,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披草两年南北巷”则展现了他在仕途前的艰辛,折梅的意象又增添了离别的伤感。最后两句“门前车辙从今少,寂寞柴荆且暂扃”则表达了送别后的孤独和对往日热闹的怀念,形成了一种对比,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当下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官场生涯的思考,体现了范成大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笋风标右汉廷: 形容赵从善如玉笋般俊秀,风采卓然,暗指他在朝廷中的前途。
  2. 起家聊直使车星: 希望他能够顺利发迹,早日进入官场。
  3. 古业将相多头黑: 提到历史上成功的权臣多为黑发,暗示赵从善虽年轻但前途不明。
  4. 此去功名尚鬓青: 此去前途未卜,功名尚需努力。
  5. 披草两年南北巷: 形容他在仕途前的漂泊与艰辛。
  6. 折梅明日短长亭: 离别时的感慨,梅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情感。
  7. 门前车辙从今少: 未来或将少了往来的热闹。
  8. 寂寞柴荆且暂扃: 表达送别后的寂寞,生活将会变得清贫。

修辞手法:

  • 比喻: “玉笋”比喻赵从善的风采,增加了形象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离别的伤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对仕途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笋: 象征俊秀与气质。
  • : 代表美好与离别。
  • 车辙: 代表往日的热闹与未来的寂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笋”比喻谁的风采? A. 诗人自己
    B. 赵从善
    C. 古代的名将

  2. “披草两年南北巷”中的“披草”指什么? A. 读书
    B. 漂泊生活
    C. 田间劳作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叙述历史
    B. 送别与祝福
    C. 描绘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李端公赴江南》 - 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现了送别的情感,强调了友谊与离别的无奈;而李白的《送李端公赴江南》则更着重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两者在情感上各有侧重,相互映衬,反映了古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成大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