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

时间: 2025-01-19 20:14:55

药炉汤鼎煮孤灯,禅版蒲团老病僧。

儿女强修元夕供,玉蛾先避雪鬅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药炉汤鼎煮孤灯,
禅版蒲团老病僧。
儿女强修元夕供,
玉蛾先避雪鬅鬙。

白话文翻译:

在药炉和汤鼎中,孤灯在煮沸;
坐禅的蒲团上,老病的僧人静坐。
儿女们努力地准备元夕的供品,
玉蛾们先行避开了纷飞的雪花。

注释:

字词注释:

  1. 药炉:用于煮药的炉子。
  2. 汤鼎:煮汤的器具,象征温暖和生活气息。
  3. 孤灯:独自点亮的灯,代表孤独。
  4. 禅版:禅宗中用于坐禅的蒲团。
  5. 老病僧:年老且多病的和尚,象征着世俗的无常。
  6. 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
  7. :供奉的食物或祭品。
  8. 玉蛾:一种昆虫,象征着美丽和轻盈。
  9. 雪鬅鬙:飞舞的雪花,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凄凉。

典故解析:

  • 元夕: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相传是为了庆祝农历新年的结束,象征团圆和希望。
  • 禅宗:在中国文化中,禅宗以其简朴和深邃的哲理著称,常常强调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石湖,苏州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文及书法。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注重表现生活的真实与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夕,表达了诗人在节日时对生活的思考,融合了对亲情的描写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它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下人们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元夕》是一首描绘元宵节气氛的诗作,开头两句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宁静的场景,药炉和汤鼎的意象不仅传递了生活的气息,也象征着人们对温暖和幸福的追求。老病僧人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暗示着人们在欢庆节日时,内心也有对世事的深思。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家庭的温暖,儿女们为元夕准备供品,反映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传承。最后一句提到玉蛾避雪,更是将节日的喜庆与自然的凛冬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细腻的诗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多面性,在欢庆中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药炉汤鼎煮孤灯: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孤独与无奈。
  2. 禅版蒲团老病僧:描绘了一个坐禅的老僧,象征着生命的沉静与思考。
  3. 儿女强修元夕供:呈现了家庭团圆的温馨场景,体现了传统价值观。
  4. 玉蛾先避雪鬅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节日的喜庆与冬天的冷清相对。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药炉汤鼎”和“禅版蒲团”,形成对称美感。
  • 比喻:将节日的供品与家庭的温暖联系在一起,突显亲情的珍贵。
  • 意象:孤灯、老僧、玉蛾等意象深刻而富有层次,充满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元夕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孤独与家庭的温暖,揭示了人们在欢庆节日时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孤灯:象征孤独与思考。
  2. 蒲团:代表内心的宁静与修行。
  3. 儿女:象征家庭与团圆。
  4. 玉蛾:象征轻盈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灯”象征什么?
    A. 热闹
    B. 孤独
    C. 明亮
    D. 温暖

  2. “儿女强修元夕供”中的“修”字可以理解为:
    A. 修理
    B. 修建
    C. 准备
    D. 修行

  3. 诗中老病僧的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无奈
    C. 忧伤
    D. 宁静

答案:

  1. B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 - 元代诗人张可久
  • 《灯下独坐》 - 清代诗人龚自珍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 李白:同样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通过对夜晚的描绘,表达对历史的感慨,与《元夕》中的节日氛围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范成大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