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同心》

时间: 2025-01-04 10:15:12

巧笑眉颦。

行步精神。

隐隐似、朝云行雨,弓弓样、罗袜生尘。

樽前见,玉槛雕笼,堪爱难亲。

自言家住天津。

生小从人。

恐舞罢、随风飞去,顾阿母、教窣珠裙。

从今去,唯愿银缸,莫照离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同心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巧笑眉颦。行步精神。隐隐似朝云行雨,弓弓样罗袜生尘。樽前见,玉槛雕笼,堪爱难亲。自言家住天津。生小从人。恐舞罢随风飞去,顾阿母教窣珠裙。从今去,唯愿银缸,莫照离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微笑和皱眉都透露出她的聪慧与灵动。她走路时神态优雅,隐隐约约像朝霞中的云彩和雨滴。她穿着精致的罗袜,却不免沾上尘土。在酒席上看到她,像是见到了雕刻精美的玉檀,令人爱慕却又难以亲近。她自言自语,家住天津,身边跟着小侍女。她害怕舞蹈完后随风而去,想起母亲教她穿珠饰裙的情景。从今往后,只希望银缸不要映出离别的酒杯。

注释

  • 巧笑眉颦:巧妙的笑容与娇美的皱眉,形容女子的神态。
  • 行步精神:走路时的神采,形容她形态优雅。
  • 隐隐似朝云行雨:隐约像清晨的云彩和雨滴,形容轻柔与灵动。
  • 弓弓样:形容罗袜的样式。
  • 堪爱难亲:可爱却难以亲近,表达了一种怜惜的感情。
  • 玉槛雕笼:比喻精美的环境。
  • 天津:指作者或诗中女子的家乡。
  • 窣珠裙:用珠子装饰的裙子,形容华丽的衣饰。
  • 银缸:比喻酒杯,表达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俊逸,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和生活场景。黄庭坚与苏轼、晏殊齐名,被誉为“宋诗三大家”。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中年时期,彼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寄托愈显珍贵。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两同心》是一首表现爱情与美好生活向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优雅与灵动,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一句“巧笑眉颦”即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女子的神态,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观察。接下来的“行步精神”,进一步描绘了她走路时的神采,流露出一种轻盈感。

“隐隐似朝云行雨”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女子的轻盈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樽前的景象则暗示了聚会与欢愉,但同时又透出一种难以亲近的惆怅,表现出对美好与距离的真实感受。诗人以家住天津为引,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离别的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离别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女子的笑容与神态。
    • 第二联比喻女子的轻盈,显现出一种飘逸之美。
    • 第三联表达对环境的感慨,虽美却难以亲近。
    • 第四联则是对故乡的思念,流露出失落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隐隐似朝云行雨”,将人比作自然。
    • 对仗:如“巧笑眉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的深刻体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巧笑:象征智慧与灵动。
  • 朝云行雨:象征轻柔与变化。
  • 玉槛雕笼:象征美好环境的珍贵。
  • 银缸:象征离别的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巧笑眉颦”描述的是谁的神态? A. 诗人自己
    B. 一位女子
    C. 诗人的母亲

  2. 诗中提到的“天津”是指什么? A. 一座城市
    B. 一种情感
    C. 一种饮品

  3. 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伤感
    C. 忧虑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晏殊的《浣溪沙》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者皆为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更细腻,注重情感的描写;苏轼的诗则更为豪放,关注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