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寻梅
方岳 〔宋代〕
野径深藏隐者家,
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七里,
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
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
不梦金貂侍玉华。
白话文翻译:
在野外的小路上,隐士的家深藏其中,
岸边的沙滩将小路分开,带着斜斜的溪流。
马蹄踏过的雪痕还有六七里,
山头上开着三四朵梅花。
黄叶簇拥着篱笆埋藏着药草,
青灯下煨着芋头,谈论着庄稼和麻。
一生都在烟雨蒙蒙的茅草屋下,
不曾梦到金貂侍女和玉华的奢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径:指野外的小路。
- 隐者:生活隐居的修道者或隐士。
- 马蹄残雪:马蹄踏过后留下的雪痕。
- 山嘴:山的边缘或顶端。
- 梅:梅花,象征清雅和坚韧。
- 煨芋:把芋头煮熟的意思。
- 桑麻:指桑树和麻,象征农耕生活。
- 金貂侍玉华:奢华的生活,金貂是富贵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梅”字在中国文化中常用来象征高洁和坚韧,隐士生活的描写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为题材,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岳隐居生涯,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梦寻梅》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景象如“野径”“隐者家”“梅花”等,构建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的开头通过“野径深藏隐者家”将读者引入到一个隐秘的世界,仿佛是在描绘一个理想的栖息之地。
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马蹄残雪六七里”生动地描绘出冬日的场景,给人一种寒冷而清新的气息。诗中“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的描写则展现了隐士的日常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温馨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最后两句“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享受的漠视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这个隐士的梦中,金钱与地位的诱惑被烟雨的朦胧所掩盖,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安宁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径深藏隐者家:小路深藏着隐士的家,暗示隐士生活的隐秘和安静。
- 岸沙分路带溪斜:沙滩将小路分开,溪水斜流,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
- 马蹄残雪六七里:马蹄留下的雪痕,表现出冬日的寒冷和行走的孤独。
- 山嘴有梅三四花:山顶开着几朵梅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黄叶拥篱埋药草:篱笆旁的黄叶和埋藏的药草,表现出隐士的生活朴素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青灯煨芋话桑麻:在青灯下煨芋,闲聊农事,描绘了隐士的简单而富有情趣的生活。
- 一生烟雨蓬茅底:一生居住在烟雨朦胧的茅屋下,强调生活的简朴和宁静。
- 不梦金貂侍玉华:不向往奢华的生活,体现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貂侍玉华”比喻奢华生活。
- 对仗:如“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 药草:代表自然的恩赐和隐士的自给自足。
- 黄叶:象征秋冬的凋零与生命的轮回。
- 青灯:象征夜晚的温暖和思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蹄残雪”意指:
A. 马蹄踏雪的痕迹
B. 马蹄在雪中行走
C. 雪被马蹄踩实 -
“黄叶拥篱埋药草”体现了:
A. 農村的繁华
B. 隐士的朴素生活
C. 诗人的奢华生活 -
诗人对“金貂侍玉华”的态度是:
A. 向往
B. 嫉妒
C. 反感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隐士生活与自然的宁静。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方岳的隐士诗歌:两者都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倾向于表现山水之美,而方岳则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腻与情感的深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