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参政》
时间: 2025-01-19 17:5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别参政
方岳 〔宋代〕
一见臞仙眼为清,寒温未了与谈经。
有书谷问文中子,无策崇窥传说星。
马瘦不妨吟下泽,鹤归宁复唳华亭。
独于知己难忘在,投老残编傥乞灵。
白话文翻译:
在第一次见到你时,清澈的眼神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寒冷与温暖之间我们依然畅谈经义。
与书谷的文中子交谈,我却无计可施,只能仰望星辰的传说。
马虽然瘦弱,仍然可以在河边吟唱,鹤虽然归去,却不会在华亭鸣叫。
我对知己的思念难以忘怀,年老时残编的诗篇,或许能够求得些许灵感。
注释:
字词注释:
- 臞仙:指瘦弱的仙人,可能是指道士或隐士,形容其清净脱俗。
- 寒温:寒冷与温暖,指气候的变化。
- 文中子:指有学问的人,文采斐然的朋友。
- 无策:没有办法、计策。
- 崇窥:高高在上地窥视,形容对星辰的仰望。
- 马瘦:马体瘦弱,暗指艰难的处境。
- 鹤归:指仙鹤回归,象征着归隐或离去。
典故解析:
- “寒温未了与谈经”:说明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即便在寒温交替之际,依然能畅谈道理。
- “传说星”:可能指对理想或未来的追求,暗指人们对未知的探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合自然景物与哲理思考,展现出道家思想的影响。
创作背景: 《寄别参政》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时代,诗人可能在与友人的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方岳的《寄别参政》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与友人谈经的场景,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深邃。开头“见臞仙眼为清”便以清澈的眼神引入,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清净透明的关系。接着,诗人描绘了友人之间即使在寒冷温暖交替的环境中,依然可以畅谈道理的情景,流露出对友情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的“马瘦不妨吟下泽”和“鹤归宁复唳华亭”则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提醒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吟唱。最后,诗人以“独于知己难忘在”结束,表达了对知己的长久思念,凸显了人际关系中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道理的探讨,也有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方岳深邃的哲思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见臞仙眼为清:初见时,臞仙(瘦弱的仙人)眼神清澈,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寒温未了与谈经:寒冷与温暖的交替中,仍能与友人畅谈道理,体现出深厚的友情。
- 有书谷问文中子:在书谷处向有学问的朋友请教,表明了对知识的渴求。
- 无策崇窥传说星:面对未知与理想的追求,感到无计可施,只能仰望星空。
- 马瘦不妨吟下泽:虽然马很瘦,但依然可以在河边吟唱,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 鹤归宁复唳华亭:鹤归去后,不再在华亭鸣叫,暗示与友人的分别。
- 独于知己难忘在:与知己的深厚情谊难以忘怀。
- 投老残编傥乞灵:年老时,诗人希望能通过残编的诗篇寻求灵感和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臞仙”比作清净的境界,象征着理想状态。
- 对仗:如“寒温未了与谈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马瘦”、“鹤归”等意象传达生活的艰辛与对过往的追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面对生活困境时的乐观态度,以及对理想与知识的不懈追求,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臞仙:象征清净与超然。
- 寒温:象征生活中的变幻无常。
- 书谷:象征知识的殿堂。
- 马瘦:象征艰难的生活状态。
- 鹤归:象征离别与归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一见臞仙眼为清”中的“臞仙”指的是: A. 瘦弱的仙人
B. 富有的仙人
C. 英俊的仙人
D. 神秘的仙人 -
诗中提到的“寒温未了与谈经”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天气的抱怨
B. 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知识的渴求 -
“马瘦不妨吟下泽”意在说明: A. 生活困境中的乐观态度
B. 对马的喜爱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渡汉江》(宋之问)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寄别参政》均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凄凉,而后者则更强调对理想与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方岳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