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髑髅檐人我檐者求颂》

时间: 2025-01-17 09:24:38

自从尘劫至于今,执著无明人我心。

蓦忽眼睛俱突出,乾坤大地孰知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从尘劫至于今,
执著无明人我心。
蓦忽眼睛俱突出,
乾坤大地孰知音。

白话文翻译:

自从经历了尘世的苦难到现在,我的心中仍然执着于无明的迷惑。突然之间,我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天地之间又有谁能理解我的心声呢?

注释:

  • 尘劫:指人间的苦难和磨难。
  • 无明:指无知、愚昧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无知。
  • 蓦忽:突然、猛然。
  • :都、全。
  • 突出:指眼睛因惊讶或震惊而睁大。
  • 乾坤:指天地,象征宇宙。
  • 孰知音:谁能理解我的心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普宁,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以禅思为主,注重内心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普宁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中,表达了在世俗纷扰中对自我内心的迷茫与追寻。此时的社会环境,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普宁以诗寄情,探讨生命的意义与内心的清净。

诗歌鉴赏:

释普宁的《画髑髅檐人我檐者求颂》以一种简练而深邃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内心无明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尘劫”,引出了对世俗烦恼的感慨,显示出作者对人世间苦难的敏感与洞察。而“执著无明”则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被无知和迷惑所束缚,无法看到真相。

接下来的“蓦忽眼睛俱突出”一语,形象地描绘了震惊与觉悟的瞬间,似乎在提醒人们,面对生活的真实,应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和理解。而“乾坤大地孰知音”更是将这种孤独感放大,表现出一种对理解和共鸣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让人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及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自从尘劫至于今:自从经历了世间的苦难与磨难到现在,时间的流逝感在此刻显得尤为明显。
  2. 执著无明人我心:我心中仍然执着于无知与迷惑,显露出对自我的反思与批判。
  3. 蓦忽眼睛俱突出:突然之间,我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表现出惊讶与醒悟的瞬间。
  4. 乾坤大地孰知音:天地之间,有谁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这句话传达了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尘劫”比喻生活中的苦难。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孰知音”赋予天地以人的情感,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因无明而导致的困惑与痛苦,表达了对真理的追寻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尘劫:象征世俗的苦难与烦恼。
  • 无明:象征人心的迷惑与愚昧。
  • 眼睛:象征觉悟与认识。
  • 乾坤:象征宇宙与广阔的生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深层含义,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无常和内心挣扎时的各种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劫”指的是什么? A. 人间的美好
    B. 人间的苦难
    C. 人间的幸福
    D. 人间的财富

  2. “蓦忽眼睛俱突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震惊与觉悟
    C. 快乐
    D. 愤怒

  3. “孰知音”中的“音”指的是什么? A. 音乐
    B. 心声
    C. 语言
    D. 声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释普宁的《画髑髅檐人我檐者求颂》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生命的无常,后者则展现了对人生享乐的态度,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释普宁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