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士苦不自重,贪名乃忘生。
向来望尘子,得车定何荣。
浮云蔽天壤,岂碍日月明。
惟余金石交,可论藏与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士人对自身价值的忽视,因贪图名利而忘却生命的真谛。以往我曾仰望那些追随名利的人,想知道得到了荣华富贵又能有多少荣耀。浮云虽然遮蔽了天地,却丝毫妨碍不了日月的光明。唯有金石相交的真情,才可以探讨其内涵与实际行为。
注释:
- 士:士人,指有文化、有理想的人。
- 苦不自重:痛苦于不重视自己,失去了自我价值。
- 贪名:追求名声。
- 向来:以往,过去。
- 望尘子: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 得车:得到名利的象征。
- 浮云蔽天壤:浮云遮蔽了天和地,意指世俗的迷乱。
- 金石交:金石相交,象征着坚固的友情或信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常以自省和批判的态度探讨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士人面对社会浮躁风气,名利至上的背景下,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批判和对真实价值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士人心态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对名利的反思与批判。开头两句,诗人明确指出士人因贪图名声而忘却生命的真谛,揭示了追名逐利的弊端。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得车”的反问,表达了对名利的怀疑与不屑,表明即便获得了名利,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荣光。最后两句以浮云和日月的对比,强调了内在价值与外在名利的不同,指出真正的价值在于金石般的友情与忠诚,值得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世俗名利的冷静观察。诗中所传达的哲理,令人反思,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士苦不自重:士人因为不重视自己的价值而感到痛苦。
- 贪名乃忘生:追求名声的同时,忘却了生命的意义。
- 向来望尘子:以往我曾仰望那些追逐名利的人。
- 得车定何荣:得到名车名利又能带来多少真正的荣耀呢?
- 浮云蔽天壤:浮云遮蔽了天地,却不会妨碍日月的光辉。
- 惟余金石交:唯有金石般的交情,才值得深入探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追求名利比作“浮云”,暗示其虚幻与无常。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如“士苦不自重,贪名乃忘生”。
- 反问:通过反问形式引发读者思考,如“得车定何荣”。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批判追名逐利的士人,强调内在价值与真实友情的重要性,倡导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自我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象征文化与理想。
- 浮云:代表虚幻与名利。
- 金石交:象征真诚的友情或忠诚。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士人所代表的是有理想、有追求的社会精英,而浮云则象征着世俗的浮华与短暂。金石交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士苦不自重”,这句话的意思是: A. 士人非常自信
B. 士人不重视自己,感到痛苦
C. 士人追求名声 -
“浮云蔽天壤”中“浮云”象征: A. 真实的友情
B. 名利的虚幻
C. 自然的美景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生命的反思和自我重视
C. 对自然的描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韩元吉的诗更加强调内在价值,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外在名利的追求与享受,二者在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