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谷山寺》
时间: 2024-09-19 21:18: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谷山寺
作者: 齐己 〔唐代〕
城里寻常见碧棱,
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
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
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
时复携筇信步登。
白话文翻译:
在城中常见的绿棱,
水边朝夕送走归来的僧人。
数座山峰的云脚垂落到平地,
一条小路上传来松树的声音,透过高处。
寒冷的溪流不生长世俗的物品,
阴暗的崖壁上仍然积着去年的冰。
这身体里有很多难以抛弃的事,
时常带着竹杖随意登高。
注释:
- 碧棱:指青翠的山脊。
- 归僧:返回寺庙的僧人。
- 数峰:多座山峰。
- 云脚:山的云雾底部。
- 松声:松树摇动时发出的声音。
- 寒涧:冷清的山涧。
- 浮世物:指世俗的事物。
- 阴崖:阴暗的悬崖。
- 筇:竹杖。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约709年-786年),字仁士,号齐山,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佛教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诗歌鉴赏:
《游谷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了青翠的山峰、清澈的溪水和宁静的寺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开篇的“城里寻常见碧棱”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环境中,接着“水边朝暮送归僧”则引入了与佛教相关的人物形象,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意象丰富,数峰、云脚、松声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尤其是“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通过对自然严寒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不羁世俗的情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相互辉映,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此身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收尾,暗示内心深处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但仍愿意在大自然中寻求慰藉与宁静,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水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里寻常见碧棱:开篇描绘出城市的青翠山脊,暗示日常生活的单调。
- 水边朝暮送归僧:水边送走僧人,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日常画面。
- 数峰云脚垂平地:描绘山峰的雄伟与云雾的缭绕,展现自然的壮丽。
- 一径松声彻上层:小路上传来松树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寒涧不生浮世物:寒冷的溪流中没有世俗的东西,暗示诗人的淡泊。
- 阴崖犹积去年冰:阴暗的崖壁上仍然积着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沉淀。
- 此身有底难抛事:表明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扰。
- 时复携筇信步登:尽管有困扰,诗人仍愿意走进自然,寻求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涧”与“阴崖”,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内心情感相结合,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逃避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碧棱: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清新。
- 归僧:代表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 云脚:寓意山水的神秘与变化。
- 松声: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安宁。
- 寒涧:暗示内心的清冷与孤独。
- 去年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沉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归僧”指的是: A. 归来的商人
B. 归来的僧人
C. 归来的士兵
D. 归来的学生 -
“寒涧不生浮世物”意指: A. 山涧水流丰富
B. 山涧寂静无物
C. 山涧流淌着世俗的事物
D. 山涧有很多生物 -
诗中描绘的主要环境是: A. 城市
B. 山林
C. 海边
D. 沙漠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齐己的《游谷山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均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齐己更强调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地渲染自然的美感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齐己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