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怀》

时间: 2024-09-19 21:18:30

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所得或忧逢郢刃,

凡言皆欲夺天机。

游深晚谷香充鼻,坐苦春松粉满衣。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中春怀
作者: 齐己 〔唐代〕

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所得或忧逢郢刃,凡言皆欲夺天机。
游深晚谷香充鼻,坐苦春松粉满衣。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的思绪如同被牵引着,难以归去,万物的变化都让我感到细微。
得到的或许是忧愁,仿佛遇上了锋利的刀刃,所有的话语都想要揭示天机。
在幽深的山谷中游荡,芬芳的气息充满鼻腔,坐在那儿,春天的松针粉满衣衫。
何物不成了狼藉的境地,桃花在细雨中飘洒,更显得纷纷扬扬。

注释

字词注释

  1. 役役:形容心神不宁,惶惶不安。
  2. 郢刃:郢是地名,指郢歌,刃指刀锋,暗喻忧虑与痛苦。
  3. 狼藉:形容杂乱无章的状态。
  4. 霏霏:形容细雨纷飞的样子。

典故解析
“郢刃”出自《楚辞》,通常用来比喻遭遇困境或痛苦的经历。桃花与细雨的结合则常见于古诗文中,象征春天的美丽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性情淡泊,喜爱山水,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山中春怀》写于春天,诗人身处山中,面对大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诗歌鉴赏

《山中春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挣扎。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心魂役役不曾归”表达了心神的浮躁与不安,紧接着以“万象相牵向极微”传递出对万物细微变化的敏感与思索。这一情感的流露,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受与对命运的思考。

“所得或忧逢郢刃”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痛苦,仿佛在与命运抗争。随后“游深晚谷香充鼻”则描绘出诗人在山谷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芬芳,这一对比显得尤为鲜明,内心的困扰与外在的美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最后两句“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更是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纷乱结合在一起,桃花与细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却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魂役役不曾归:心如游丝,难以安定,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不宁。
  2. 万象相牵向极微:对万物变化的感知,显示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到生活中的细节。
  3. 所得或忧逢郢刃:所获得的东西或许带来忧愁,仿佛遭遇锋利的刃,暗示着生活中的痛苦与挣扎。
  4. 凡言皆欲夺天机:所有的话语都渴望揭示命运的秘密,显示出诗人对命运的思索。
  5. 游深晚谷香充鼻:在山谷中游玩,感受到自然的芬芳,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6. 坐苦春松粉满衣:坐下时,春松的粉尘沾满衣衫,暗示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
  7. 何物不为狼藉境:一切事物都变得杂乱无章,感叹生活的无奈。
  8. 桃花和雨更霏霏:桃花与雨水交融,更显得纷纷扬扬,传达出春天的美丽与感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心魂役役”和“万象相牵”,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心绪比作“役役”,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浮躁。
  • 拟人:使自然的气息与情感相互交织,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复杂而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心魂:象征内心的挣扎与迷茫。
  2. 万象:代表自然与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3.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易逝。
  4. 细雨:传达出春天的柔情与忧伤,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魂役役不曾归”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安宁
    B. 焦虑
    C. 快乐

  2. “桃花和雨更霏霏”中的“霏霏”形容了什么?
    A. 大雨倾盆
    B. 细雨纷飞
    C. 阳光明媚

  3. 诗中提到的“郢刃”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忧虑与痛苦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表达个人情感。
  2. 李白《月下独酌》:体现孤独与自然的结合,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齐己的《山中春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表现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关系上有相似之处,但齐己更多地强调了内心的忧虑,而王维则侧重于宁静的氛围。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