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烦暑莫相煎,森森在眼前。
暂来还尽日,独坐只闻蝉。
草媚终难死,花飞卒未蔫。
秋风舍此去,满箧贮新篇。
白话文翻译:
炎热的夏天别再来煎熬我,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
我暂时来到这里,直到日落,独自坐着只听见蝉鸣。
草儿虽然美丽,但终究难以长久,花儿飘落却并未枯萎。
秋风要离开这里,我的笔筒满是新写的篇章。
注释:
- 烦暑:烦恼的夏天,指炎热的天气。
- 森森:形容树木茂密的样子。
- 尽日:直到日落。
- 蝉:指蝉鸣,夏天常听的声音。
- 草媚:草虽美丽,但难以长久存活,暗示生命的短暂。
- 花飞:花瓣随风飘落,虽未枯萎,但也象征着转瞬即逝。
-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更替。
- 箧:指笔筒、书箱,储存新作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历史典故,但“蝉”作为夏季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短暂;而“秋风”则意味着时光流逝,象征着收获与告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字良士,号志道,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69年。他的诗风清新隽永,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夏日,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创作的执着追求。在炎热的夏季,诗人选择在林下独坐,反映了他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齐己的《夏日林下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夏季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整首诗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尤其是开头的“烦暑莫相煎”,直接表明了诗人在炎夏中的心境,既有对高温的无奈,又有对自然的依赖和享受。后面的描绘中,诗人通过“森森在眼前”展示了林下的清幽与生机,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阴凉之中。
“独坐只闻蝉”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宁静,蝉鸣声声,似乎在与诗人对话,诉说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草媚终难死,花飞卒未蔫”则通过对草和花的描写,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象征着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满箧贮新篇”则表明了诗人虽然面对季节更替与生命流逝,但依旧执笔创作,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烦暑莫相煎”:诗人不想再被酷热煎熬,表达了对夏季高温的厌倦。
- “森森在眼前”:描绘眼前的树林茂密,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宁静氛围。
- “暂来还尽日”:诗人在林下暂时停留,直到日落,体现了对时间的珍惜。
- “独坐只闻蝉”:诗人独自坐着,耳边只有蝉鸣,增强了孤独感。
- “草媚终难死”:草虽美丽,却难以长久,暗示生命的脆弱。
- “花飞卒未蔫”:花虽飘落,却还未枯萎,象征着美的短暂与坚韧。
- “秋风舍此去”:秋风将离去,意味着时光流逝。
- “满箧贮新篇”:诗人创作新的诗篇,表达了对创作的热爱与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花与生命的短暂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蝉鸣似乎在与诗人对话,使自然更具生动感。
- 对仗:诗句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对创作的坚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哲思,体现了面对自然与生命的和谐态度。
意象分析:
- 蝉:象征着夏天生命的声音,喻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
- 草与花:代表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草的美丽与花的飘落相互呼应,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
- 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蝉”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夏天的生命
- C. 春天的花朵
-
诗人对草和花的态度是?
- A. 完全赞美
- B. 认为它们短暂而美丽
- C. 认为它们没用
-
“满箧贮新篇”的意思是?
- A. 满满的书籍
- B. 诗人创作新的诗篇
- C. 放弃写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诗词对比: 齐己与王维的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齐己更关注个人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齐己的诗中浓厚的孤独感与王维的淡泊明志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境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