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诸公酌别西郊分韵赋诗得戎字》
时间: 2025-01-01 12:31: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承诸公酌别西郊分韵赋诗得戎字
作者: 范子奇 〔宋代〕
西戎未解严,置帅滥及蒙。
自揣非长才,尚使制羌戎。
仰赖庙堂算,庶几或成功。
此行春已晚,柳丝华正红。
联辔向名圃,四筵皆钜公。
高韵薄虹霓,笑谈生清风。
顾予实何似,有愧参其中。
遽然千里别,不辞一樽空。
浮云聚与散,临歧西复东。
无以报礼意,举目攀飞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出征西戎的忧虑与期盼。诗人认为西方的敌人仍未解除威胁,指挥官的任命混乱而无序。虽然自己才智有限,却仍希望能在朝廷的支持下有所作为。春天已近尾声,柳树正随风摇曳,生机勃勃。与各位名士共饮,席间的谈笑让人感到轻松愉快,但自己却觉得羞愧,不知该如何相处。转眼间即将千里别离,尽管不愿意,却只能留下空酒杯。浮云般的聚散让人思绪万千,人生如同在分岔路口,向西而去又向东而回。无以回报大家的情谊,只能仰望高飞的大雁,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 西戎:指西方的敌人,历史上主要指与中原王朝对立的少数民族。
- 置帅滥及蒙:指统帅的任命混乱且不当。
- 制羌戎:镇压西方的羌族和戎族。
- 庙堂:指朝廷。
- 四筵皆钜公:指席间的都是名士、权贵。
- 高韵薄虹霓:形容诗歌的高雅,和谐的气氛。
- 千里别:即将与朋友分别,千里之遥。
- 浮云聚与散:比喻人生的无常变化。
- 攀飞鸿:比喻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子奇,生活在宋代,具体生平资料不详,但其诗词多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风格清新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诗人对即将离去的朋友表达了不舍与祝愿,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戎未解严”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关心和忧虑,显示出他并非只关注个人情感,而是将国家安危放在心头。诗中多处描写自然景象,如“柳丝华正红”,不仅为诗增添了色彩,也隐喻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在与朋友的欢聚中,诗人感受到的轻松与愉快,正是对即将分别的深切反差。最后几句则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回报礼意的无奈,仿佛在告别的瞬间,所有的情感都化作飞鸿,飞向远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西戎未解严”:西方的敌人依然对国家构成威胁。
- “置帅滥及蒙”:对指挥官的任命感到失望。
- “自揣非长才”:自谦才智不足。
- “尚使制羌戎”:希望能参与镇压敌人。
- “仰赖庙堂算”:期望能依靠朝廷的力量。
- “此行春已晚”:出征的时机已晚,春天快要结束。
- “柳丝华正红”:描绘春日的景象,增添诗意。
- “联辔向名圃”:和朋友们一起聚会。
- “高韵薄虹霓”:形容饮酒歌唱的高雅情境。
- “顾予实何似”:自感与友人相比的渺小与羞愧。
- “遽然千里别”:即将与朋友远离。
- “浮云聚与散”:比喻人生的无常。
- “无以报礼意”:对朋友的情谊无以回报。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浮云聚与散”)、拟人(“柳丝华正红”)、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西戎:象征战争与危险。
- 柳丝:象征春天与希望,生命的延续。
- 飞鸿:象征友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戎未解严”意指:
- A. 西方的敌人已被打败
- B. 西方的敌人仍在威胁
- C. 诗人对敌人无所谓
-
“联辔向名圃”中的“名圃”指:
- A. 名声显赫的地方
- B. 友人聚会的场所
- C. 自然风景
-
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感到:
- A. 高兴
- B. 无所谓
- C. 不舍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赠花卿》
诗词对比:
- 范子奇的《承诸公酌别西郊分韵赋诗得戎字》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时的感慨,后者则强调饮酒作乐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选读》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