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敦颐芥隐诗》

时间: 2025-01-19 13:43:52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

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

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

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
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
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
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哲理的思考:在无尽的时空中,须弥山的顶端可以在一粒芥子中观察到。诗人怜惜朋友在小小的书房中,邀请客人一同建立诗坛。通过内心的宁静,诗人能够忘却烦忧,心境开阔。到了老年,依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季,都不再在乎。

注释:

  • 须弥:传说中的大山,象征高大和伟岸,代表着伟大的智慧和境界。
  • 芥子:指一种小种子,这里用来比喻小事物里也蕴含着大智慧。
  • 书窟:书房的隐喻,意味着一个人创造和思考的空间。
  • 诗坛:指与人分享诗歌的场所,象征着文人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
  • 默识:指在静默中领悟,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 :心地宽广,指心胸开阔。

典故解析:

  • 须弥山:在佛教中,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象征着智慧与精神的高峰。诗人在此用以表达对大智慧的追求。
  • 芥子:出自《华严经》中“须弥山在芥子中”,意在说明微小事物中可以蕴含巨大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元吉,宋代诗人,少有名声,但在当时的文人圈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受到尊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创作的,作者希望表达对朋友的关怀,以及在文学创作中的愉悦与满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开篇的“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将宏大的宇宙和微小的生活相联系,表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暗示着在生活的琐碎中也能发现深刻的道理。接下来的“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展现了作者对友人和文学创作的热爱,表明文学对于他的重要性。通过“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我们感受到一种淡然的心态,诗人通过内心的宁静达到忘却世俗烦恼的境地。最后一句“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则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诗人依然能在高温与严寒中找到乐趣,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须弥顶,尝于芥子看:在浩瀚的时空中,仿佛能在微小的芥子中映射出大山的巍峨,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深度。
  2. 怜君作书窟,唤客筑诗坛:对朋友的关心,呼唤同道中人,共同创造诗歌的空间,展现文学的魅力。
  3. 默识眼界净,忘忧心地宽:静心思考,心灵得到净化,烦恼消散,心境开阔。
  4. 老来同此味,广夏任高寒:在年老时依然品味生活的乐趣,无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须弥山与芥子相提并论,表达深刻的哲理。
  • 对仗:如“高寒”和“广夏”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宽广,展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既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关心与友人的交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须弥:象征智慧与高尚的追求。
  • 芥子:代表微小与深刻的结合。
  • 书窟:隐喻创作和思考的空间。
  • 诗坛:文人交流的场所,象征文化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须弥”象征什么?

    • A. 高山
    • B. 智慧
    • C. 书房
    • D. 友人
  2. “怜君作书窟”中的“书窟”指的是什么?

    • A. 书籍
    • B. 书房
    • C. 书法
    • D. 书信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人的思念
    • B. 对自然的热爱
    • C. 对生活的感悟
    • D. 对老年的恐惧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龚敦颐芥隐诗》: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内心世界的探讨,李白的作品侧重于思乡之情,而韩元吉则更关注于哲理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韩元吉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