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捣衣诗》
时间: 2025-01-19 22:37:43
秋夜捣衣声。
飞度长门城。
今夜长门月。
应如昼日明。
小鬟宜粟瑱。
圆腰运织成。
秋砧调急节。
乱杵变新声。
石燥砧逾响。
桐虚杵绝鸣。
鸣石出华阴。
虚桐采凤林。
北堂细腰杵。
南市女郎砧。
击节无劳鼓。
调声不用琴。
并结连枝缕。
双穿长命针。
倡楼惊别怨。
征客动愁心。
同心竹叶椀。
双去双来满。
裙裾不奈长。
衫袖偏宜短。
龙文镂剪刀。
凤翼缠篸管。
风流响和韵。
哀怨声凄断。
新声绕夜风。
娇转满空中。
应闻长乐殿。
判彻昭阳宫。
花鬟醉眼缬。
龙子细文红。
湿折通夕露。
吹衣一夜风。
玉阶风转急。
长城雪应闇。
新绶始欲缝。
细锦行须纂。
声烦广陵散。
杵急渔阳掺。
新月动金波。
秋云泛滥过。
谁怜征戍客。
今夜在交河。
栩阳离别赋。
临江愁思歌。
复令悲此曲。
红颜余几多。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夜听捣衣诗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秋夜捣衣声。飞度长门城。今夜长门月。应如昼日明。小鬟宜粟瑱。圆腰运织成。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石燥砧逾响。桐虚杵绝鸣。鸣石出华阴。虚桐采凤林。北堂细腰杵。南市女郎砧。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并结连枝缕。双穿长命针。倡楼惊别怨。征客动愁心。同心竹叶椀。双去双来满。裙裾不奈长。衫袖偏宜短。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风流响和韵。哀怨声凄断。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应闻长乐殿。判彻昭阳宫。花鬟醉眼缬。龙子细文红。湿折通夕露。吹衣一夜风。玉阶风转急。长城雪应闇。新绶始欲缝。细锦行须纂。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新月动金波。秋云泛滥过。谁怜征戍客。今夜在交河。栩阳离别赋。临江愁思歌。复令悲此曲。红颜余几多。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秋夜,我听到捣衣的声音,声音飞过长门城。今晚的明月,应该和白昼一样明亮。小姑娘们穿戴着粟色的衣饰,纤细的腰身在织布机上忙碌。秋天的砧声急促,捣杵声也变得新鲜。石头磨砧愈发响亮,桐木杵在空中发不出声。鸣石声传来华阴,空灵的桐声来自凤林。北堂的细腰杵,南市的女子在捣衣。击节的声响无需鼓点,调音的声响无需琴声。她们缠绕着细丝,穿着长命针。歌声在楼上惊动了别离的怨恨,征客的心中充满愁思。同心的竹叶碗,双双而来,满满当当。裙摆不适合长,衫袖适宜短。龙文的剪刀镂刻,凤翼缠绕着篸管。风流的声响和着韵律,哀怨的声音凄凉断绝。新声在夜风中萦绕,娇柔的旋律满天飞舞。应该能听到长乐殿的乐声,透彻了昭阳宫。花鬟醉眼的绣品,龙子般的细文红。被秋露湿折,整夜的风吹着衣物。玉阶上的风转得急,长城的雪应是黑暗的。新绶带刚想缝合,细锦需要精心编织。声声烦扰如广陵散,急促的杵声如渔阳掺。新月动摇着金波,秋云漫过天空。谁来怜惜征戍的客人,今夜在交河。栩阳的离别赋,临江的愁思歌。再次让人悲伤这曲调,红颜还剩下多少?
注释:
- 长门城:古代长安城的一部分,常象征离别与思念。
- 小鬟:指年轻的女子,通常在古代诗词中代表美好与青春。
- 砧、杵:指捣衣的工具,象征女子的辛勤劳动。
- 长乐殿、昭阳宫:古代宫殿,象征着富贵荣华的生活。
- 广陵散:古琴曲,常用于抒发哀伤情感。
- 龙文、凤翼:古代工艺的精美象征,体现出细腻与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少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诗才闻名,尤其擅长律诗和乐府,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爱情、离别的理解与感悟。
创作背景:庾信生活在南北朝动荡的时代,社会的动乱使得人们对离别与思念有了更深的感受。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捣衣的声音引发了诗人对离别和思乡的思考,借助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诗歌鉴赏:
《夜听捣衣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通过捣衣声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思念和愁苦。整首诗以音韵为核心,捣衣的声音成为诗中情感的载体,表现了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对月亮、捣衣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反映了庾信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诗中多次提到的“声”字,无论是捣衣声、琴声还是风声,都充满了音乐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特别是“击节无劳鼓,调声不用琴”,借此表现出捣衣声的自然和真实,似乎比乐器更能打动人心。
此外,诗中描绘的细腻意象,如“龙文镂剪刀”、“凤翼缠篸管”,不仅展现了工艺的精美,也暗示了女子的柔美与坚韧,传达出一种对女性劳动的尊重与赞美。整首诗在表现劳动的场景中渗透着个人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与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夜捣衣声:秋天的夜晚,听到捣衣的声音,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飞度长门城:声音从长门城传来,暗示着距离与思念。
- 今夜长门月:今夜的月亮明亮如昼,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应如昼日明:月光的明亮让人感到温暖与安慰。
- 小鬟宜粟瑱:年轻女子穿着粟色衣服,体现出青春的美好。
- 圆腰运织成:女子在织布,展现出勤劳的形象。 ...(继续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新声绕夜风”,将声音与夜风相结合,增强了听觉的表现力。
- 对仗:如“同心竹叶椀,双去双来满”,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如“新声绕夜风”,赋予声音以生命,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捣衣声和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对女性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深沉,意境悠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捣衣声:象征着女性的辛勤劳动与思乡情。
- 明月:象征着光明与希望,亦是思念的寄托。
- 秋夜:象征着凄凉与思念,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竹叶碗:象征着团圆与温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门城”象征什么?
- A. 富贵荣华
- B. 离别与思念
- C. 勤劳与奋斗
- D. 自由与希望
-
诗中使用的“击节无劳鼓”表达了什么?
- A. 音乐的美妙
- B. 劳动的自然
- C. 爱情的甜蜜
- D. 生活的艰辛
-
诗中提到的“小鬟”指的是:
- A. 年轻的女子
- B. 老年的妇女
- C. 男性劳作者
- D. 小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月下独酌》 by 李白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庾信的《夜听捣衣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月光的情感与思乡情绪,但庾信更侧重于劳动与女性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加关注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南北朝诗歌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