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月道傍梅花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腊底春前探物华,
一枝初发竞相夸。
如今千树离披后,
却爱迟开三两花。
白话文翻译:
在腊月的尽头、春天的前夕,我去探寻花木的美丽。一枝梅花初次绽放,争相展示自己的风采。如今千树梅花都已凋零,我却偏爱那几朵迟开的花。
注释:
- 腊底: 指腊月的最后阶段。
- 春前: 春天来临之前。
- 物华: 指花木的美丽。
- 竞相夸: 争相炫耀。
- 千树离披: 千树梅花已然凋零、散落。
- 迟开: 开得迟的花。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象征着不屈的精神和独特的风采。诗中提到的“千树离披”可能隐喻着对往日繁华的怀念,而“爱迟开三两花”则表达了对少数坚持自我的存在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绽放之际,诗人通过梅花的盛衰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正是腊月寒冬渐去,春意盎然之时,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促使其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二月道傍梅花》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头的“腊底春前探物华”便是诗人对春天的期待,暗示着对生命与美的渴望。接着“初发竞相夸”则表现了梅花初绽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而后半部分“如今千树离披后,却爱迟开三两花”则转为一种淡淡的伤感,千树梅花的凋零象征着繁华的失去,而那些迟开的梅花则仿佛在诉说着坚持与不屈的精神。诗人在此刻更为珍视那些不畏严寒、依然绽放的梅花,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以梅花为线索,折射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思,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坚韧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腊底春前探物华”:腊月的末尾,春天即将来临,我去探寻花木的美丽。
- “一枝初发竞相夸”:梅花刚刚开放,争相炫耀自己的美丽。
- “如今千树离披后”:如今千树梅花已经凋零、散落。
- “却爱迟开三两花”:我却偏爱那几朵开得较迟的梅花。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梅花与生命的坚持相联系,表达对美的渴望。
- 对仗: 诗中“初发竞相夸”与“离披后却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通过梅花的盛衰,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 高洁、坚韧的象征,常与冬季和早春联系在一起。
- 春天: 生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与重生。
- 千树: 暗示繁华的消逝与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腊底春前”指的是什么时间段?
- A. 春天的开始
- B. 腊月的最后阶段
- C. 夏天的中旬
-
诗人更喜欢什么样的梅花?
- A. 早开花
- B. 凋零的花
- C. 迟开花
-
诗中提到的千树梅花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的失去
- B. 春天的到来
- C. 梅花的美丽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对比《二月道傍梅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以自然景象为题材,但姜特立的作品更强调了生命的坚韧和对美的珍视,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孤独与自我解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