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蚕》
时间: 2025-01-17 10:0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蚕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㒩㒩屡神化,宛宛始成室。
生从五泰初,事至三起毕。
利物先遭烹,谋身自无术。
衣被遍四方,丘山计端疋。
岂知骄奢主,结绮纵游逸。
剪綵满园林,光辉艳风日。
理宜得败亡,此道天所疾。
礼经重亲蚕,一缕知自出。
大禹恶衣服,仁俭由圣质。
我本生田家,蚕织尝究悉。
初不耻缊袍,一煖志愿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蚕的生长和人们对其利用的过程。开头提到蚕的蜕变与成茧,接着讲述了蚕生长的起初和成熟的过程。诗人批评了那些只顾奢华享受而不顾蚕的价值的人,认为他们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提到礼仪与对蚕的重视,强调了蚕的价值和勤俭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为农家子弟的自豪,对蚕织的熟悉与热爱。
注释:
- 㒩㒩:形容蚕的声音,表示蚕在吐丝时的情状。
- 五泰:指五岳,即自然与人事的根本。
- 三起毕:三起指蚕的三个生长阶段,毕则是成熟。
- 利物:指蚕的价值。
- 骄奢主:奢侈骄纵的主人,指那些只享受而不劳动的人。
- 剪綵:指剪掉蚕茧,象征着丰收和喜庆。
- 礼经重亲蚕:强调礼仪中对蚕的重视。
- 大禹:古代治水英雄,常以节俭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仲明,号松溪,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才华横溢,擅长古诗、词、文。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事的反思,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借助蚕的生长过程,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奢侈与勤俭之间关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咏蚕》不仅仅是对蚕生长过程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思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蚕的艰辛与人对其的利用,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自私与奢靡。特别是“岂知骄奢主,结绮纵游逸”一句,批判了那些只顾享乐、不顾基本生存价值的人。
在形式上,诗人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与排比,使诗句韵律感强烈,读来朗朗上口。诗中关于蚕的意象,象征着勤劳与坚韧,同时也反映出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姜特立通过对自然生物的细致刻画,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㒩㒩屡神化,宛宛始成室:描写蚕蜕变成茧的过程,表现了自然的神奇与蚕的成长。
- 生从五泰初,事至三起毕:说明蚕从诞生到成熟经历了多个阶段,反映自然规律。
- 利物先遭烹,谋身自无术:指对蚕的利用常常以牺牲为代价,人们未必有长远的打算。
- 衣被遍四方,丘山计端疋:蚕丝带来的财富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足,但同时也示意人们的贪婪。
- 岂知骄奢主,结绮纵游逸:批评那些不务正业、享乐的人,暗示其最终的失败。
- 剪綵满园林,光辉艳风日:描写丰收的喜悦与美好,但与之前的批判形成对比。
- 理宜得败亡,此道天所疾:劝告人们应遵循自然法则,过度的奢侈必然招致败亡。
- 礼经重亲蚕,一缕知自出:强调了蚕的重要性与人对其的尊重。
- 大禹恶衣服,仁俭由圣质:提到古代圣贤的俭朴,表现出对节俭的推崇。
- 我本生田家,蚕织尝究悉:诗人以自己的身份阐述与蚕的密切关系,表现对劳动的尊重。
- 初不耻缊袍,一煖志愿讫:表达了对质朴生活的自豪,强调了内心的志向和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将蚕的蜕变与人的生活相对照,强调勤劳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对仗:如“剪綵满园林,光辉艳风日”,增强了诗句的音韵美与节奏感。
- 排比:使情感更为强烈,形成对比,突出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倡导勤劳与节俭,批判奢侈与享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象征勤劳与奉献,代表着古代农家的生活。
- 茧:象征着保护与转变,暗示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追求。
- 衣:象征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与人心的向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骄奢主”指的是哪类人? a) 勤奋工作的人
b) 只顾享乐的人
c) 关注自然的人 -
“礼经重亲蚕”反映了什么思想? a) 对蚕的无视
b) 尊重劳动与自然
c) 追求奢华生活 -
诗中提到的大禹以什么著称? a) 奢侈
b) 勤俭
c) 豪放
答案:
- b) 只顾享乐的人
- b) 尊重劳动与自然
- b) 勤俭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咏蚕》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类的感受,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聚焦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社会现象的反思。
-
《静夜思》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而《咏蚕》则通过对蚕的描写,探讨了更广泛的社会和生存问题。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