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王委发提举挂冠》
时间: 2025-01-01 14:4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王委发提举挂冠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明主尚书识履声,
君持闽节复仪形。
八年可仕不谋禄,
七秩及时斯引经。
肯把清名夸薄俗,
只将厚德养修龄。
新诗祖送三千首,
疏傅当时得宁馨。
白话文翻译
明君的尚书都能听得出你的脚步声,
你手持闽地的节令,仪表端庄。
虽有八年的官职却不求财富,
在七十高龄时及时引经文典。
愿意把清白的名声夸耀于世俗,
只愿以厚德来修养长寿。
新诗的祖师送来三千首,
疏通的学问当时也能得宁静和安详。
注释
字词注释:
- 明主:指明智的君主。
- 尚书:古代政府的一个官职,也指文官。
- 闽节:闽地的节令,象征地方的文化和风俗。
- 薄俗:薄薄的世俗,指世俗的评价和名声。
- 厚德:丰厚的品德。
- 修龄:修身养性,延年益寿。
- 新诗祖:指诗歌的开创者。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闽节”及“新诗祖”可能指代历史上有关文化和诗歌的典故,表现了地方文化的自豪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对王委发挂冠而去的情景,表达了对清白名声和厚德修养的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对官场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品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王委发的挂冠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清白名声和高尚品德的赞美。首句“明主尚书识履声”开篇即点明了对君子的赞美,表现出对明君的仰慕。紧接着的“君持闽节复仪形”则将王委发的形象描绘得端庄而具风度。从“八年可仕不谋禄”可以看出,王委发虽有官职,却不追求名利,体现了高洁的志向和理想。接下来的“七秩及时斯引经”展示了他在年长时依然保持对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诗中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个人品德的思考,“肯把清名夸薄俗,只将厚德养修龄”,这是对个人价值的深刻反思,强调了与世俗名利的背离。作者以“新诗祖送三千首”来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对文化传承的向往,最后一句“疏傅当时得宁馨”则强调了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出姜特立对王委发的敬仰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明主尚书识履声:意指明君的尚书能听出你的到来,表现出对贤者的重视与识别。
- 君持闽节复仪形:你手持闽地的文化节令,仪表端庄,体现出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 八年可仕不谋禄:虽然可以当官八年,却不求财利,表现出高洁的志向。
- 七秩及时斯引经:七十岁时仍然引经据典,显示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
- 肯把清名夸薄俗:愿意把清白的名声摆在世俗之上,表达出对名利的超然。
- 只将厚德养修龄:只想以厚重的德行来修养自己,强调内在品德的重要性。
- 新诗祖送三千首:新诗的祖师送来三千首作品,代表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疏傅当时得宁馨:在当时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句子结构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 隐喻:将“清名”与“厚德”作为理想人格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强调了超越世俗名利的重要性,突出品德与文化修养在个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主:象征理想的领导者。
- 尚书:代表文官的清白与正直。
- 闽节:象征地方文化的自豪感。
- 清名:象征个人的声誉与名望。
- 厚德:象征深厚的道德修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明主”指的是谁? A. 王委发
B. 姜特立
C. 明君 -
填空题:作者在诗中强调了个人的__与文化的重要性。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新诗祖”代表着对古典诗歌的否定。(对/错)
答案:
- C
- 品德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贺王委发提举挂冠》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但姜特立更注重内在品德的修养,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与饮酒作乐的外在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