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天台通上人》
时间: 2025-01-01 12:59: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天台通上人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老倦逢迎揖客稀,上人乃肯顾柴扉。
愧无林下茶瓜待,忽有空中杖锡飞。
师瘦能吟无本句,吾穷难赠大颠衣。
此行不枉观南海,探得珊瑚满载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已疲倦于迎接宾客,难得遇见你这样的人;你愿意推开柴门来见我,实在让我感到荣幸。
我感到愧疚,因为没有林下的茶和瓜果来招待你,忽然看到你手持空中的杖和锡杖飞来。
你瘦弱却能吟诵出这句诗句,而我却穷困潦倒,无法赠送你一件华丽的衣服。
这次旅程让我不虚此行,能够观赏南海的美景,还探得满载而归的珊瑚。
注释:
字词注释:
- 倦: 疲倦,厌倦。
- 揖: 拱手作礼。
- 顾: 关照,照顾。
- 柴扉: 杉木门,表示简陋的居所。
- 愧: 感到羞愧。
- 林下: 林荫下,指清幽处所。
- 杖锡: 一种僧侣常用的手杖,象征修行。
- 颠衣: 华丽的衣服,象征财富和地位。
- 南海: 泛指南方的海洋,象征广阔的视野。
典故解析:
- 南海: 中国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遥远和丰富的资源。
- 茶瓜: 指在清幽之地自种的茶和瓜果,象征着恬淡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台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隐逸为题,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之时。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人品质的钦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与“上人”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高人境界的追求。首句中的“老倦逢迎”表明了诗人已厌倦了世俗的迎来送往,渴望得与真正的高人交流。接下来的“上人乃肯顾柴扉”则表现出对上人的尊敬,柴扉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暗示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而“愧无林下茶瓜待”则透露出诗人因无法以丰盛的招待来欢迎上人而感到羞愧,表现了他对高人境界的追慕,以及对自身局限的自省。“忽有空中杖锡飞”描绘了高人突然出现的神秘和超凡,仿佛超越了尘世的纷扰。
最后两句“此行不枉观南海,探得珊瑚满载归”则体现了诗人对南海之行的满意,寓意着虽然身处世俗,心中却依然有追求和收获。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高人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倦逢迎揖客稀: 诗人年长,厌倦了迎接客人的繁琐,感到交往的稀少。
- 上人乃肯顾柴扉: 终于有一位高人愿意探望他,感到意外和珍惜。
- 愧无林下茶瓜待: 对于没有丰盛的招待感到愧疚,表达出对高人的敬意。
- 忽有空中杖锡飞: 突然看到高人如同神仙般降临,显得神秘而不凡。
- 师瘦能吟无本句: 高人虽然身材瘦弱,却能吟诵出优美的诗句。
- 吾穷难赠大颠衣: 自己贫穷,无法赠送华丽的衣物,反映出自谦和无奈。
- 此行不枉观南海: 这次南海之行不虚此行,有了美好的经历。
- 探得珊瑚满载归: 收获了美丽的珊瑚,象征着人生的收获和旅行的意义。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老倦”与“上人”、“愧无”与“忽有”等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 “珊瑚”象征着美好的收获与追求,传达出深层的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高人品质的钦佩,以及在世俗生活中对真情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扉: 象征简朴的生活和对隐逸的向往。
- 南海: 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人生的探索。
- 杖锡: 表现出高人的超凡脱俗与修行的境界。
- 珊瑚: 象征美好的收获和经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倦逢迎”表明诗人的什么心态?
A. 兴奋
B. 疲倦
C. 想念 -
“愧无林下茶瓜待”反映了诗人对高人的什么态度?
A. 忽视
B. 羞愧
C. 轻视 -
诗中提到的“空中杖锡”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人
C. 旅途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 by 杜甫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赠友人》: 也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但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感慨。
- 《山中杂诗》: 与本诗类似,均有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