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4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暑日寄山甫二首
作者: 刘克庄
七年侍膝极融怡,
半月分襟费梦思。
比鹿门翁吾齿耄,
作鱼梁吏汝官卑。
击鲜何忍为儿溷,
反鮓无烦寄土宜。
若见省郎问村叟,
不能书札尚能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朋友身边的快乐时光,感叹时间流逝,自己已然老去。与朋友的地位差距让他感到些许无奈。虽然生活中有琐碎的烦恼,但他仍然愿意为朋友写诗,抒发心中情怀。
注释:
- 侍膝:指在身边陪伴。
- 融怡:愉快、舒适。
- 分襟:指分开衣襟,象征着心情的放松与思考。
- 齿耄:年纪已大,形容自己已经老了。
- 鱼梁吏:指的是职位低微的官员。
- 击鲜:指的是捕鱼,象征着生活的艰辛。
- 反鮓:指的是制作鱼干,表示生活的琐碎与辛劳。
- 省郎:指的是官员,可能是指朋友的身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仁,号退庵,自号山甫,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小暑时节,正值夏季,诗人通过对这一时节的感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南宋时期士人的情感境遇和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小暑时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反思。开篇便以“七年侍膝”引入,表达了与友人相伴的快乐时光已经过去。接着“半月分襟”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比鹿门翁吾齿耄”,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年老的忧虑,也隐含了对友人地位的羡慕与自嘲,说明自己在社会地位上的无奈。接下来的“击鲜何忍为儿溷”则揭示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艰辛,他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抗拒。
“反鮓无烦寄土宜”,表达了尽管生活琐碎,但他仍愿意为朋友寄托情感,以诗歌作为交流的方式。结尾“若见省郎问村叟,不能书札尚能诗”,体现了尽管不能以书信联系,但仍然能够通过诗歌传递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七年侍膝极融怡” - 表达了与友人相伴的快乐时光。
- “半月分襟费梦思” - 暗示孤独与思念。
- “比鹿门翁吾齿耄” - 自嘲年老,羡慕友人的地位。
- “作鱼梁吏汝官卑” - 指出自己地位低微。
- “击鲜何忍为儿溷” - 表达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 “反鮓无烦寄土宜” - 生活琐碎,但愿意为朋友写诗。
- “若见省郎问村叟” - 提到朋友的身份。
- “不能书札尚能诗” - 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七年侍膝”与“半月分襟”形成对比。
- 比喻:用“击鲜”与“反鮓”比拟生活的艰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暑: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时间的流逝。
- 鱼:生活的艰辛与琐碎。
- 诗: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七年侍膝”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生活的满意
C. 对自然的喜爱
D. 对时间的无忧 -
“击鲜”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富裕
B. 生活的艰辛
C. 友谊的深厚
D. 自然的美好 -
诗人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A. 排比
B. 拟人
C. 比喻与对仗
D. 夸张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友的思念,但更具生活的沉重感。
- 李白《夜泊牛津》:侧重于孤独与自我反思,与刘克庄的思念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读》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