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
时间: 2025-01-01 14:14: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雨凉无极。傍西池渐浥,画屏猩色。
怅倦旅呼酒阑干,数不断唳鸿,远天如墨。
乱叶流红,蓦惊散鸳鸯踪迹。
对飘烟暗烛,罨画古帘,悄然乡国。
绿窗已拼怨抑。又天涯树树,哀响搀入。
便有约重梦香丛,怕前地漂花,总凝愁碧。
打尽枯荷,几曾减秋塘波力。
但赢得镜棱泪点,断云共滴。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雨凉爽无比,西池边的水渐渐被浸润,画屏的颜色如猩红般鲜艳。
我在酒阑边感到怅惘,旅途的疲惫让我无法不去呼唤酒,远处天际,鸿雁的叫声时断时续,天如墨染般深沉。
乱叶纷飞,惊散了水中的鸳鸯踪迹。
面对飘动的烟雾和暗淡的烛光,凭栏而望,古老的帘幕悄然无声,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绿窗前的怨愁已经交织,远方的树木发出哀伤的声音,与我的情绪融为一体。
我曾约定重回那香气扑鼻的花丛,但对于漂浮的花瓣,我总是愁苦不已,心中满是忧伤的碧色。
打尽了枯萎的荷叶,秋塘的波澜似乎也减弱了。
但我却收获了镜子边的泪点,孤独的云彩也在滴落。
注释:
- 无极:没有尽头,形容雨的凉意没有限制。
- 猩色:鲜红的颜色,形容画屏的光彩。
- 倦旅:疲惫的旅途,表达了游子在外的辛劳与孤独。
- 唳鸿:鸿雁的叫声,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
- 罨画:一种古老的帘幕,暗示着过去的回忆。
- 怨抑:怨恨与抑郁,形容内心的苦闷。
- 镜棱泪点:指在镜子前流下的泪水,象征内心的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七月十四日,正值夏季,作者在雨中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是朱祖谋在一个雨天写下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雨凉无极”,让人感受到一丝清新与凉意,这种自然的变化与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随着诗句的推进,西池的水波、画屏的猩色、远处的鸿雁声,都在描绘着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氛围。尤其是“蓦惊散鸳鸯踪迹”,让人感受到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鸳鸯本是双栖的象征,而此时却散落无踪,象征着作者心中情感的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凉无极”:描绘了雨水带来的凉意,象征着一种无尽的情感。
- “傍西池渐浥,画屏猩色”:描写了池水的变化与画屏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
- “怅倦旅呼酒阑干”: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对酒的渴望,反映孤独。
- “数不断唳鸿,远天如墨”:鸿雁的叫声与深沉的天空,构成抒情背景。
- “乱叶流红,蓦惊散鸳鸯踪迹”:自然的动荡与情感的失落相结合,形成深刻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无尽的凉意,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自然界的元素(如叶子、鸳鸯)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手法,使得意境更加丰富。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深入探讨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着凉意与思绪的倾泻。
- 鸿雁: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象征游子的归属感缺失。
- 鸳鸯:象征爱情与双栖,失去则暗示情感的破裂。
- 古帘:代表过去的记忆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雨凉无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雨水的清凉
B. 旅途的艰辛
C. 乡愁的深重
D. 自然的美丽 -
“怅倦旅”中的“倦”指的是什么? A. 疲惫
B. 乡愁
C. 思念
D. 失落 -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孤独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通过月夜的静谧与孤独感,和朱祖谋的《解连环》有异曲同工之妙。
- 李白的《静夜思》则以简单的意象展现了深刻的思乡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为对《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