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陈左相》

时间: 2025-01-01 13:13:03

愚生自幼感磨镌,才拙惭非宅相贤。

甘遁山村承素萼,滥随轩冕厕官联。

困鱼止箔今谁念,倦鹊依巢只自怜。

拜寿不辞千里远,欲陪珠履侍陶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愚生自幼感磨镌,
才拙惭非宅相贤。
甘遁山村承素萼,
滥随轩冕厕官联。
困鱼止箔今谁念,
倦鹊依巢只自怜。
拜寿不辞千里远,
欲陪珠履侍陶甄。

白话文翻译:

我从小便感受到磨练的艰辛,
才智拙劣,惭愧自己不像陈相那样贤能。
我甘愿隐居山村,享受这宁静的生活,
却又无意随波逐流,混迹于官场之中。
困在鱼网里的鱼,如今谁还会想到我?
倦鸟依在巢中,唯有自怜自惜。
为了祝寿,我不惜千里而来,
只愿能陪伴在他身边,侍奉如陶渊明般的高洁。

注释:

  • 愚生:指自己,谦称;“愚”表示自谦。
  • 磨镌:意指磨练与雕刻,指经历的艰辛。
  • 才拙:才智平庸,能力不高。
  • 宅相:指的是陈左相,历史上知名的贤相。
  • 素萼:指的是白色的花萼,象征清新素雅的生活。
  • 轩冕:指的是官位和权势。
  • 困鱼:被困的鱼,象征无助和被束缚的状态。
  • 倦鹊:指的是疲倦的喜鹊,象征对生活的疲惫与不满。
  • 拜寿:祝寿,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 珠履:指精美的鞋子,象征高贵与尊荣。
  • 陶甄:陶渊明,著名的隐士诗人,象征着淡泊明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叟,宋代诗人,个性淡泊,崇尚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其诗风清新脱俗。李商叟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情感,表达对社会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寿陈左相》创作于李商叟对官场失望后,因与陈相交情深厚,特意前往祝寿,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自身的谦卑。

诗歌鉴赏:

《寿陈左相》是一首充满深情与自省的古诗。全诗以祝寿为引子,情感层次丰富,呈现了诗人对人生、官场、友谊的思考。首联“愚生自幼感磨镌,才拙惭非宅相贤”以自谦开篇,表达了对自己平庸才能的惭愧,同时也反映出对陈相的敬仰。接着“甘遁山村承素萼,滥随轩冕厕官联”中,诗人选择隐居,而非追求功名,体现了他对清淡生活的向往。

中间两句“困鱼止箔今谁念,倦鹊依巢只自怜”则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无助的心境。诗人如同困鱼,身处被束缚的环境,既感到被遗忘,又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与哀伤。末尾两句“拜寿不辞千里远,欲陪珠履侍陶甄”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愿意不惜千里之遥前来祝寿,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体现了李商叟的诗风与人格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愚生自幼感磨镌

    • 诗人自谦,表达自我经历磨练的艰辛。
  2. 才拙惭非宅相贤

    • 自觉才智平庸,愧疚于不如陈相的贤能。
  3. 甘遁山村承素萼

    • 诗人宁愿隐居于山村,享受清雅的生活。
  4. 滥随轩冕厕官联

    • 对于官场的随波逐流感到厌倦与无奈。
  5. 困鱼止箔今谁念

    • 感叹自己如被困的鱼,没人关心。
  6. 倦鹊依巢只自怜

    • 倦鸟窝中自怜,表达内心的孤独。
  7. 拜寿不辞千里远

    • 为了祝寿,愿意跋涉千里,表现对友人的重视。
  8. 欲陪珠履侍陶甄

    • 期望能陪伴在陈相身边,侍奉如陶渊明般的高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困鱼”比喻被困的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如“倦鹊依巢”与“困鱼止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对比。
  • 自谦:全诗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祝寿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人生哲学的追求。诗中隐含着对世俗名利的逃避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体现了李商叟的高洁与志趣。

意象分析:

  • :象征被困的状态,暗喻诗人的心境。
  • :象征孤独和自怜,表现内心的无奈。
  • 山村:象征宁静的理想生活,反映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珠履:象征尊贵,表达对友人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愚生自幼感磨镌”中的“磨镌”指的是什么?

    • A. 体会生活的艰辛
    • B. 享受自然的宁静
    • C. 寻求官职的过程
  2. 诗中“倦鹊依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激动
  3. 诗人为了祝寿,愿意走多远?

    • A. 一里
    • B. 十里
    • C. 千里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风格相近。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意境,流露出清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李商叟与陶渊明的诗歌均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李商叟更强调友谊与人生感悟,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自然美与个人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辞典》
  • 《李商叟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