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磨山》

时间: 2024-12-29 18:56:34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系缆行春桥,策杖茶磨岭。
烟鬟浸湖渌,开奁晓妆靓。
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
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
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
微风淡疏襟,斜阳恋余景。
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

白话文翻译:

将船系在春日的桥上,拄着拐杖走在茶磨岭上。
烟雾缭绕的湖水,映衬着清晨妆容的娇美。
飞鸟不知飞往何处,隐约能看到帆影。
秀丽的风景与佛教寺庙相接,恍若置身于一个异世的境地。
杂花无名,散发着幽静而芬芳的气息。
微风轻拂衣襟,斜阳依依恋着余晖的景色。
徘徊在松树和桂花的阴影下,秋日的寒意渗透了我的衣衫。

注释:

  • 系缆:系船的缆绳,表示船只停靠。
  • 行春桥:春天的桥,行走在桥上。
  • 策杖:用拐杖,表示年长或需要支撑。
  • 茶磨岭:茶磨岭可能是指磨茶的地方,象征着闲适和雅致。
  • 烟鬟:指烟雾缭绕的样子,常用以形容水面或山间的晨雾。
  • 了了:指隐约可见的样子。
  • 楞伽:古代佛教寺庙,象征着宁静和超脱。
  • 窅然:深远而隐秘的样子。
  • 杂花不知名:形容各种花卉,未必都能辨认其名。
  • 微风淡疏襟:轻柔的风拂过衣襟,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 翠泼秋衫冷:形容秋天的寒冷,衣衫被翠绿的树影映衬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曾莹,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他的诗歌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茶磨山》写于诗人游历茶磨岭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该诗歌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茶磨山》是一首描绘春日山水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系缆行春桥”引入,立刻让人感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接着,诗人通过“烟鬟浸湖渌”描绘出湖面晨雾弥漫的美丽图景,构成一种悠远而静谧的气氛。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飞鸟没何处,了了见帆影”的意象,构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空间感,仿佛时间在此静止,令人心生遐想。而“秀色接楞伽,窅然异尘境”则进一步强调了宁静与超脱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杂花不知名,香气幽且静”展现了自然的丰富多彩,仿佛在诉说着每一种花都拥有自己的故事。最后,通过“徘徊松桂阴,翠泼秋衫冷”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诗人感受到秋日的寒意,同时又被自然的美所包围,形成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感悟。

整体而言,潘曾莹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清新、幽静的气息,令人陶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系缆行春桥:船只停靠在春天的桥上,营造了一个轻松的氛围。
  2. 策杖茶磨岭:诗人拄着拐杖在茶磨岭上行走,暗示年长与悠闲。
  3. 烟鬟浸湖渌:湖水中弥漫着晨雾,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4. 开奁晓妆靓:清晨的湖面如同女子妆容般美丽,形象生动。
  5. 飞鸟没何处:飞鸟去向不明,增添了景色的神秘感。
  6. 了了见帆影:隐约可见的帆影,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7. 秀色接楞伽:优美的风景与寺庙相连,寓意灵性与宁静。
  8. 窅然异尘境:仿佛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境界。
  9. 杂花不知名:多样的花卉,虽然不知名但散发着香气。
  10. 香气幽且静:花香清幽而宁静,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11. 微风淡疏襟:微风轻轻吹拂,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
  12. 斜阳恋余景:斜阳依恋着即将消失的美丽景色。
  13. 徘徊松桂阴:在松树和桂花的阴影下徘徊,感受自然的宁静。
  14. 翠泼秋衫冷:秋天的寒意透过翠绿的树影,渗透衣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鬟浸湖渌”,将湖面比作美人的发鬟。
  • 拟人:如“斜阳恋余景”,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诗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桥:象征着新的开始与生机。
  • 茶磨岭:代表了悠闲与雅致的生活方式。
  • 烟鬟:隐喻着自然的神秘与美丽。
  • 飞鸟: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杂花:象征自然的多样性与生命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桥”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桥
    b) 春天的桥
    c) 夏天的桥
    d) 冬天的桥

  2. “飞鸟没何处”中,飞鸟的去向是? a) 清晰可见
    b) 不知去向
    c) 在树上
    d) 飞回家

  3. 诗中描述的意境是什么? a) 繁华喧闹
    b) 寂静幽远
    c) 伤感落寞
    d) 热闹欢庆

答案:

  1. b) 春天的桥
  2. b) 不知去向
  3. b) 寂静幽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但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出对壮丽山水的赞美,情感更加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潘曾莹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