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分飞
作者:吴琪 〔清代〕
帘卷东风寒月小。吹落残红多少。露湿三更草。梦魂惊断渔阳道。重剔银灯天又晓。对镜愁蛾难扫。莫恨云山渺。声声杜宇催归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夜晚,帘子被东风卷起,月光微弱,吹落了多少残红花瓣。露水湿润了三更的草地,我的梦魂在渔阳道上惊醒。重点燃银灯,天色又亮了。对着镜子,我的愁苦如蛾子般难以驱散。不要怨恨那遥远的云山,杜鹃声声催促我早早回家。
注释:
- 帘卷:帘子被风卷起。
- 东风:来自东方的风,通常在春天时出现。
- 寒月小:寒冷的月光微弱。
- 残红:指残留的花瓣。
- 露湿:夜间的露水使草地湿润。
- 三更:夜深时分,通常指晚上11点到1点。
- 梦魂惊断:梦中的灵魂被惊醒。
- 渔阳道: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指向某个与渔业有关的地方。
- 重剔银灯:重新点燃银色的灯。
- 愁蛾:形容愁苦的样子,如同蛾子般无助。
- 杜宇:杜鹃鸟,古代常用其叫声象征离别和思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琪,清代诗人,代表作品有《惜分飞》等。他的诗风以清新婉约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离别时刻,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社会环境中,清代的士人常面临离别与相聚的情感纠葛,诗歌成了他们抒发情感的载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开篇通过“帘卷东风寒月小”设定了一个寒冷而孤寂的环境,令人感受到初春时节的凄凉。接着“吹落残红多少”不仅描绘了春残花落的景象,更暗示了离别带来的无奈与伤感。
在诗中,诗人通过“露湿三更草”展示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给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梦魂惊断渔阳道”则表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梦醒时分的迷茫与不安。诗人对镜自愁,无法驱散心中的忧伤,显示了对别离的深切感受。
最后的“声声杜宇催归早”更是将思乡与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杜鹃的啼叫提醒着即将归去的愁苦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充满了对失去的惋惜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帘卷东风寒月小”:描绘寒冷的月夜,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 “吹落残红多少”:暗示春天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
- “露湿三更草”:夜晚的露水使草地湿润,增添了清冷感。
- “梦魂惊断渔阳道”:梦境的打断象征着对现实的无奈。
- “重剔银灯天又晓”:点亮灯火,表达了希望与新生的渴望。
- “对镜愁蛾难扫”:自对镜子,愁苦难以排解。
- “莫恨云山渺”:劝慰自己不要怨恨遥远的地方。
- “声声杜宇催归早”:杜鹃的叫声催促归去,象征着归属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愁蛾”,形象生动。
- 拟人:杜鹃鸟的叫声被赋予了催促的情感。
- 对仗:如“声声杜宇催归早”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思乡之情,展现了清代士人对于人情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寒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残红:暗示失去与惋惜。
- 露湿草:夜的静谧与孤寂。
- 杜宇:思乡与离别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寒月”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寂 c) 兴奋
- “梦魂惊断”中“梦魂”指的是什么? a) 梦中的人 b) 魂魄 c) 现实的生活
- “声声杜宇催归早”中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杜鹃鸟 c) 一种乐器
答案:
- b) 孤寂
- a) 梦中的人
- b) 杜鹃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偏向柔美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更加强调对家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吴琪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