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5-01-01 14:32: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作者:吕胜己 〔宋代〕
惨惨枯梢,初疑似真酥点滴。
见深红蒂萼,方认早梅消息。
粉艳牵连春意动,冰姿照映霜华白。
伴苍松修竹似幽人,相寻觅。
香远近,枝南北。
幽涧畔,疏篱侧。
便佣儿贩妇,也知怜惜。
渭水渔翁方入社,西湖处士成陈迹。
爱平生炯炯岁寒心,无今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梅花的景象。眼前的枯枝让人感到凄凉,刚开始以为只是一些细小的雨滴,但当看到那深红色的花蕾,才知道梅花已经悄然绽放。花的娇艳牵动了春天的气息,梅花的冰冷姿态映照着白霜的华丽。与苍松和修竹相伴,似乎在寻觅幽静的知音。香气飘散,枝条南北交错,幽静的山涧旁、稀疏的篱笆边,连佣人和贩夫也都懂得珍惜这份美好。渭水边的渔翁刚刚入社,西湖的隐士已成往事。我心中对这份岁寒之情始终炯炯有神,时光不再,昔日情怀依旧。
注释:
- 惨惨:形容枯枝的凄凉状态。
- 真酥点滴:指细小的雨滴,与梅花的形态相似。
- 深红蒂萼:深红色的花蕾和花萼。
- 粉艳:花朵的娇美色彩。
- 冰姿:梅花的冷艳姿态。
- 苍松修竹:苍翠的松树和笔直的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
- 佣儿贩妇:指普通的佣工和贩夫,说明梅花之美为社会各阶层所珍惜。
典故解析:
- 渭水渔翁:渭水是古代著名的河流,渔翁象征着隐逸生活。
- 西湖处士:西湖是著名的风景区,处士指隐居不仕之人,常用于形容志向高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胜己,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的感悟。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与高洁,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姿态,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以梅花为主线,描绘了春日的凄美与温暖。诗的开头以“惨惨枯梢”引入,给人以凄凉的感觉,紧接着转向梅花的美丽,展现出自然界中的生机与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不仅有对梅花的赞美,更寄托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伤与珍惜。梅花的香气远播,甚至让普通的佣人和贩夫都能感受到它的美丽,这一细节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表达对梅花的赞美的同时,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世间情感的珍视,使得作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惨惨枯梢”: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枯枝,带来一丝凄凉的气氛。
- “初疑似真酥点滴”:用雨滴比喻梅花的花瓣,生动形象。
- “见深红蒂萼”:从凋零的枯枝中发现梅花的花蕾,暗示春的来临。
- “粉艳牵连春意动”:梅花的美丽引发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冰姿照映霜华白”:梅花的冷艳与白霜形成对比,增加了意象的丰富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雨滴相提并论,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梅花不仅是植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香远近,枝南北”,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和梅花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珍惜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梅花的描绘中,寄托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视。
- 枯枝:象征冬天的凋零,带来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 香气:代表生命的气息,传递了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江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吕胜己
D. 白居易
答案:C -
诗中“惨惨枯梢”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凄凉
C. 宁静
D. 忧伤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渭水渔翁”象征什么?
A. 隐逸生活
B. 诗意生活
C. 旅行
D. 事业成功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描绘了梅花的坚韧与美丽。
- 《早梅》:李清照的《早梅》,同样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
诗词对比:
- 吕胜己《满江红》 vs 王安石《梅花》:两首诗均以梅花为主题,但吕胜己更注重描绘梅花与春天的关系,王安石则更强调梅花的坚韧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胜己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