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盆中梅)》

时间: 2025-01-01 14:07:42

年年腊后见冰姑。

玉肌肤。

点琼酥。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

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

江南有客问征途。

寄音书。

定来无。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城子(盆中梅)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年年腊后见冰姑。玉肌肤。点琼酥。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


白话文翻译

每年腊月之后,我都能见到冰冷的梅花,肌肤如玉,点缀着琼酥般的雪。它的花容似乎永远不会衰老,经过一年四季的滋润,愈加丰盈。梅花在画中似乎稀稠,明月下的影子显得疏疏落落。江南有位客人问我征途的消息,寄来音信,却不知何时会来。趁着靠近盆池,巧妙的石头倚靠着浮图,静静地面对北山的隐士,妆点着小西湖的风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腊后:指农历腊月之后。
  • 冰姑:形容梅花在寒冷天气中的娇艳,似乎是冷艳的姑娘。
  • 玉肌肤:形容梅花的洁白如玉的花瓣。
  • 琼酥:形容梅花的雪白,与美酒琼浆相似。
  • 不老花容:梅花的花容永葆青春。
  • 稀稠:形容梅花在画中稀疏或浓密的状态。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常用以寄托诗人的情怀。诗中提到的“北山林处士”可能暗示隐士生活的清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腊月时节,梅花在寒冬中绽放,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及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江城子(盆中梅)》以梅花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梅花清雅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体现出一种不屈的生命力与精神追求。尤其是“玉肌肤”、“点琼酥”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感动。

诗中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尤其是在提到“寄音书”与“定来无”时,流露出对友人音信的渴望与思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腊后见冰姑。:每年腊月后,梅花在寒冬中绽放。
  • 玉肌肤。点琼酥。:梅花的花瓣洁白如玉,点缀着如琼浆般的雪。
  • 不老花容,经岁转敷腴。:梅花的花容似乎永远不会衰老,经过一年四季的滋润愈加丰盈。
  • 向背稀稠如画里,明月下影疏疏。:梅花在画中稀疏或浓密,明月下的影子显得疏落。
  • 江南有客问征途。寄音书。定来无。:江南的朋友问我征途的消息,寄来音信,但不知何时会到。
  • 且傍盆池,巧石倚浮图。:我在盆池旁,巧妙的石头倚靠着浮图。
  • 静对北山林处士,妆点就小西湖。:静静地面对北山的隐士,妆点着小西湖的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冰姑,强调其冷艳与美丽。
  • 拟人:梅花的“不老花容”赋予花以人的特性,表现出生命的坚韧。
  • 对仗:如“寄音书”与“定来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冰姑:代表清冷而美丽的形象。
  • 明月:象征纯洁与宁静的意境。
  • 北山林处士:隐士的象征,反映出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年年腊后见冰姑”中的“冰姑”指的是什么?
    A. 冰冷的女子
    B. 梅花
    C. 白雪

  2. 诗中提到的“寄音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的思念
    B. 爱情的渴望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春天的花朵
    B. 梅花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杜甫《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词对比

  • 《江城子(盆中梅)》《梅花》(王安石)对比:两首诗都以梅花为主题,但《江城子》更注重友人情谊与梅花的坚韧,而《梅花》则强调个人的孤独与梅花的高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