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登长沙定王台和南轩张先生韵)》
时间: 2025-01-01 14:14:10意思解释
满江红(登长沙定王台和南轩张先生韵)
作者: 吕胜己 〔宋代〕
原文展示:
小立危亭,风惨淡斜阳满目。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
芳草连云迷远树,断霞散绮飞孤鹜。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
嗟远宦,甘微粟。
惊世事,伤浮俗。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高高的亭子上,微风凛冽,斜阳映照着四周。
远望湘江水面一片辽阔,楚山在远处重重叠叠。
芳草与云连成一片,远处的树木迷离,
断霞轻散,孤雁飞翔。
我感慨那些赋诗的骚人,愁绪如同束缚。
唉,远离官场的人,甘愿过着微薄的生活。
看到世事的纷扰,感受到浮华的伤害。
不如暂时陶醉一场,忘却荣辱的得失。
你可曾见过陶渊明归去后,酒杯在东篱菊下漂流。
仰望高风,寂寞地奠祭生前的草木,人如同美玉。
注释:
- 危亭:高耸的亭子。
- 惨淡:阴沉、凄凉。
- 渺渺:形容非常渺小或遥远。
- 芳草:美丽的草,象征青春和生机。
- 断霞:晚霞中断,象征离别和忧伤。
- 孤鹜:孤单的野鸭,象征孤独。
- 骚人:指作诗的人,特别是有才情的人。
- 宦:指官场,隐喻世俗的浮华。
- 渊明:陶渊明,指的是晋代著名的隐士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字景初,号飞云,南宋时期的诗人,作品多描绘山水和自然,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登临长沙定王台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官场浮华的厌倦,同时也对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表示向往。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描绘亭台风景,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斜阳和惨淡的风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湘江、楚山的宏伟对比,突显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转向内心的愁苦与反思,表达对骚人赋客的感慨,愁如束缚,似乎暗指那些身处繁华却内心愁苦的人。再往后,诗人提及远离官场的甘愿与对浮世的伤感,更加深了对清醒和醉态的探讨。最后,借陶渊明的归隐,表达了对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整首词将自然与情感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小立危亭:描述诗人所处位置,高台上独立。
- 风惨淡斜阳满目:形容环境的悲凉。
- 望渺渺湘江一派,楚山千簇:表现远景的辽阔与壮丽。
- 芳草连云迷远树:草木和云的交织,隐喻迷惘。
- 断霞散绮飞孤鹜:孤雁飞翔,象征孤独与游离。
- 感骚人赋客向来词,愁如束:抒发对骚人的同情与理解。
- 嗟远宦,甘微粟:强调对官场的厌倦。
- 惊世事,伤浮俗:对世事的惊讶与反思。
- 且经营一醉,未怀荣辱:放下得失,追求内心的自由。
- 君不见渊明归去后,一觞自泛东篱菊:以陶渊明为例,强调隐逸生活的价值。
- 仰高风寂寞奠生刍,人如玉:抒发对高风亮节的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 “愁如束”比喻愁苦的束缚。
- 拟人: “仰高风寂寞”,风似乎也有情感。
- 对仗: “惊世事,伤浮俗”,工整对仗,增强诗意。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感悟,表达了对浮华世事的厌倦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亭台: 象征着孤寂与思考的空间。
- 湘江与楚山: 代表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的渺小。
- 芳草与孤鹜: 传达生命的活力与孤独的感受。
- 酒与东篱菊: 象征隐逸生活的悠然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吕胜己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愁如束”中的“束”指的是什么? A. 束缚
B. 花束
C. 书束
D. 绳束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谁?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 陶渊明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诗词对比: 《满江红》与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强调隐逸与自然的和谐,前者侧重于对世俗的批判与内心的挣扎,后者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憧憬和享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隐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