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志十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9:50:49

端平忝缀鹓行末,曾抗纲常疏一通。

诸老不能回横议,孤臣犹记寤清衷。

鹤林莫掣傲象肘,乌府甘弯射羿弓。

西涧相君知我者,箧中尚书记遗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平忝缀鹓行末,曾抗纲常疏一通。
诸老不能回横议,孤臣犹记寤清衷。
鹤林莫掣傲象肘,乌府甘弯射羿弓。
西涧相君知我者,箧中尚书记遗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端平年间,我羞愧于鹓行的末尾,曾经奋力抵抗纲常的压制,给朝廷上奏过一次。许多老臣无法扭转朝政的偏见,而我这个孤臣仍旧清醒地记得内心的忠诚。鹤林中不应被傲慢的象牙肘所牵制,黑乌的府邸也愿意弯弓射向羿。西涧之畔,懂得我的人仍然存在,虽然我的箱子中还藏着对国家的忠心未曾被遗忘。

注释

  • 端平:宋代的一年,指代特定历史时期。
  • 鹓行:指代高洁的志向或理想的追求。
  • 纲常:指的是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政治纲领。
  • 孤臣:指的是孤立无援的忠臣。
  • 鹤林:象征清高的环境,或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 乌府:可能指代权臣的府邸,暗含讽刺。
  • 羿:古代神话中的射手,象征力量和技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仲华,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坚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政治腐败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坚持。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耄志十首·其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坚守。诗中开篇提到“端平忝缀鹓行末”,这里的“忝”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自谦,更体现了他对理想未能完全实现的遗憾。接下来的“曾抗纲常疏一通”则是对自己曾经努力的自豪与怀念,表明他曾为理想而奋斗,尽管面临诸多困难。

诗的后半段,诗人通过“鹤林莫掣傲象肘,乌府甘弯射羿弓”表达了对权臣的讽刺,同时也揭示了自己清高的志向。最后两句“西涧相君知我者,箧中尚书记遗忠”则引导读者思考忠诚的价值,尽管他可能被忽视,但心中的忠诚和理想依然鲜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困境中仍不放弃希望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平忝缀鹓行末:侍奉于端平年间,羞愧于自己未能达到更高的理想。
  • 曾抗纲常疏一通:曾经为实现理想而向朝廷上奏,表现出勇气。
  • 诸老不能回横议:许多老臣无法改变当时的偏见与错误。
  • 孤臣犹记寤清衷:作为孤立的忠臣,仍然铭记内心的忠诚。
  • 鹤林莫掣傲象肘:在高洁的环境中,不应被傲慢的态度牵制。
  • 乌府甘弯射羿弓:有志之士愿意弯弓射箭,表明出于忠诚的决心。
  • 西涧相君知我者:在西涧边,懂得我的人依然存在。
  • 箧中尚书记遗忠:尽管被忽视,我的忠诚仍然存放在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与象征:鹤林、乌府等意象,象征高洁与卑劣的环境,强化了诗的对比。
  • 对仗:如“鹤林莫掣”和“乌府甘弯”,增强了韵律感和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个人对理想的坚持与对国家的忠诚,尽管面临困境与压力,仍不失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林:象征高洁、清雅的环境,代表理想的追求。
  • 乌府:象征权臣及腐败的政治,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 羿:象征强大的力量与勇气,表明对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端平”是指哪个朝代的时期?

    • A. 北宋
    • B. 南宋
    • C. 唐代
    • D. 元代
  2. “孤臣犹记寤清衷”中的“清衷”指的是什么?

    • A. 忧愁
    • B. 忠诚
    • C. 理想
    • D. 情感

答案

  1. B. 南宋
  2. B. 忠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贺铸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与陆游的作品,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国家与理想的忠诚,但刘克庄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坚持,而陆游则更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华诗词大典》
  • 《刘克庄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