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堂六韵》

时间: 2025-01-02 16:34:48

书堂殿左陲,进讲忆于兹。

以立应惟礼,为言必在诗。

义因陈亢发,名自伯鱼垂。

益切重来慕,还教欲去迟。

唐槐宋银杏,今日昔斯时。

望道吾何见,徒存景仰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堂殿左陲,进讲忆于兹。
以立应惟礼,为言必在诗。
义因陈亢发,名自伯鱼垂。
益切重来慕,还教欲去迟。
唐槐宋银杏,今日昔斯时。
望道吾何见,徒存景仰思。

白话文翻译:

在书堂的左侧,我在这里回忆起过去的讲学。
我们立身处世应当重视礼仪,言辞中必不可少的是诗歌。
义理因为陈亢而发扬,名声源自伯鱼的流传。
我越发渴望重温旧日,甚至想要迟迟不去。
唐代的槐树和宋代的银杏,如今与往昔相比如何?
我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看到的不过是空洞的仰慕与思索。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堂:书房、讲堂,古代读书讲学之所。
  • :边缘、旁边。
  • 应惟礼:应当以礼为重,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 伯鱼:指孔子的学生颜回,因其德才兼备而闻名。
  • 重来慕:重温旧情,怀念过去的教诲。

典故解析

  • 唐槐宋银杏:指代唐宋时期的文化象征,唐槐是指唐代文人所喜爱的槐树,宋银杏则代表宋代的文化气息。两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代乾隆皇帝,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热爱诗词和书法,积极参与文艺活动,致力于文化的繁荣。

创作背景: 《诗礼堂六韵》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诗词和礼仪的尊崇,体现了他作为皇帝对文化教育的关注。

诗歌鉴赏:

本诗以书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切思考与怀念。诗中通过礼与诗的关系,强调了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当重视礼仪,认为礼仪是人之根本。诗人提到的“义因陈亢发,名自伯鱼垂”,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也隐含着对当代文化的忧虑。通过对唐槐与宋银杏的对比,诗人感叹古今文化的变迁,虽有景仰之情,却也带着一丝无奈。此外,最后两句“望道吾何见,徒存景仰思”更是表达了对求道过程中的空虚感,令人深思。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思考与传承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文化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堂殿左陲,进讲忆于兹:描绘了讲学的场景,表达了久违的回忆。
  • 以立应惟礼,为言必在诗:强调礼和诗在立身处世中的重要性。
  • 义因陈亢发,名自伯鱼垂:借古人之名,表达对道德和义理的追求。
  • 益切重来慕,还教欲去迟:对过去的怀念愈发强烈,想要长留其地。
  • 唐槐宋银杏,今日昔斯时:对比古今,感受文化的传承与变化。
  • 望道吾何见,徒存景仰思:在追求道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只是空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唐槐和宋银杏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富有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怀念,强调礼仪和诗歌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当代文化的忧虑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堂:象征知识与文化的传承之地。
  • 槐树与银杏:代表古代文化的象征,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 道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象征,蕴含深厚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伯鱼”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颜回
    C. 孔子
    D. 荀子

  2. 诗中提到的“唐槐”和“宋银杏”分别代表什么? A. 文化的象征
    B. 自然的景象
    C. 诗人的家乡
    D. 历史的悲伤

  3. 诗中最突出强调的两个主题是什么? A. 诗与礼
    B. 战争与和平
    C. 爱情与友情
    D.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弘历的《诗礼堂六韵》更为侧重于对文化传承的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不同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化概论》
  • 《诗经与汉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