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白话文翻译:
我回到朝廷却无法与你相见,蜀地的使者突然传来你的死讯。
空虚地经过金华省,与其说我像地下的游子,倒不如说我身在这里又有何用?
我愿为你折下丹槛,来表达对你的敬意,泪水流淌,友人的离去如白云般漫长。
我在诗歌上独自名留青史,却只能让故人感到伤痛。
注释:
- 归朝:回到朝廷。
- 蜀使:来自蜀地的使者。
- 金华省:古代地名,今浙江金华。
- 地下郎:指死去的人,意指无用之人。
- 丹槛:用红色的栏杆,象征高贵与尊重。
- 白云长:比喻友人的去世带来的悠长悲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历史感而著称,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生活困顿,作品多反映战争带来的苦难与人间疾苦。
创作背景:
《闻高常侍亡》写于杜甫在忠州的时期,正值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时代。高常侍是杜甫的好友,此诗是他对好友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与对旧友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哀伤的基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诗人在表达对高常侍逝世的哀悼时,使用了“归朝不相见”这一句,显示了他对友人的惋惜和无奈,仿佛一个音讯全无的朋友,让人心中更加悲痛。接下来的“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在世上,却感到如同死去一般的失落。这里的“地下郎”不仅指代逝去的友人,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敬意,愿意为其折下红色的栏杆,象征着对高常侍的怀念与敬仰。而“哭友白云长”则是情感的升华,表明了失去朋友的痛苦是何等的漫长与深重。最后一句“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则反映了杜甫对自己诗名的自省,虽然在诗坛上有一席之地,但失去朋友的痛苦却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悲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朝不相见:回到朝廷却无法见到你,表达了相聚无望的遗憾。
- 蜀使忽传亡:突然接到蜀地使者的消息,令人震惊的死亡消息。
- 虚历金华省:经过金华省,感到生活的虚无与无用。
- 何殊地下郎:与其说我活着,不如说我已死去,反映了失去的绝望。
- 致君丹槛折:愿意为你折下美好的丹槛,表示对友人的敬意。
- 哭友白云长:哀悼友人的情感如白云般悠长。
- 独步诗名在:虽有诗名但内心孤独。
- 只令故旧伤:诗名未能带来欢乐,反而让旧友感到伤痛。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如第一句与第二句。
- 比喻:将逝去的朋友比喻为“地下郎”,增强了悲痛的情感。
- 象征:丹槛象征着尊重和怀念,白云象征着漫长的伤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体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惜与对社会动荡的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朝廷:象征权力与地位。
- 蜀使:代表远方的朋友和消息。
- 金华省:象征地理的遥远与孤独。
- 丹槛:象征对友人的敬意与怀念。
- 白云:象征无尽的悲伤与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使”指的是谁?
- A. 友人
- B. 使者
- C. 诗人
答案:B
-
“致君丹槛折”中的“丹槛”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敬意
- C. 悲伤
答案:B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欢乐
- B. 哀痛
-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对兄弟的思念。
- 《春望》:反映战乱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风格更为豪放。杜甫的《闻高常侍亡》则更显沉重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杜甫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书籍,如《杜甫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