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登镇远楼)》

时间: 2024-12-29 17:59:51

寒日孤城特地红。

瘦藤扶我上西风。

一川平远画图中。

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

吴山应在白云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登镇远楼)》
作者:吴儆 〔宋代〕

寒日孤城特地红。
瘦藤扶我上西风。
一川平远画图中。
江海一身真客燕,
云天万里看归鸿。
吴山应在白云东。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阳光洒在孤独的城墙上,映出一片特别的红色。
瘦弱的藤蔓扶着我走向西风吹来的方向。
一川的平坦延伸在画卷之中。
江海间我身如游子,真是个漂泊的燕子,
在万里云天之中观看归来的大雁。
吴山应该在白云的东边。


注释:

  • 寒日:寒冷的阳光。
  • 孤城:孤独的城池,形容环境的萧索。
  • 瘦藤:形容藤蔓的细弱。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带有萧瑟的意味。
  • 一川平远:一片平坦的河川,形容景色开阔。
  • 真客燕:指漂泊的人,如同燕子般在外游荡。
  • 归鸿:归来的大雁,象征着思乡之情。
  • 吴山:指的是位于江南的吴山,常用来指代故乡。

典故解析:

“江海一身真客燕”中的“客燕”,是借用燕子的形象,寓意漂泊不定的生活。燕子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游子,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南宋时期的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为题材,情感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吴儆登楼时,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心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浣溪沙(登镇远楼)》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思乡的诗。全诗通过描绘寒冷的阳光、孤独的城池、细弱的藤蔓等意象,传达出诗人面对自然时的内心感受。开篇的“寒日孤城特地红”,用色彩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孤寂的美感。而“瘦藤扶我上西风”,则是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藤蔓的瘦弱象征着诗人的孤独和脆弱,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

接下来的“一川平远画图中”,更是将景色与画作相联系,暗示着诗人对美的向往与追求。最后两句“江海一身真客燕,云天万里看归鸿”,诗人将自己比作游子,在广阔的天地间感受到漂泊的孤独,同时又渴望归乡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中是贯穿始终的,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日孤城特地红:寒冷的阳光照耀在孤独的城池上,映射出一种特有的红色,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2. 瘦藤扶我上西风:瘦弱的藤蔓支撑着诗人,朝着西风的方向,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脆弱与孤独感。
  3. 一川平远画图中:描绘出一片开阔的河川,犹如画卷中展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4. 江海一身真客燕:诗人自比为江海之间的游子,犹如燕子般漂泊,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
  5. 云天万里看归鸿:在辽阔的天空中,看着归来的大雁,喻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6. 吴山应在白云东:吴山应该在白云的东边,隐含着诗人对故乡的挂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日孤城”与“瘦藤扶我”,形成对称之美。
  • 比喻:将自己比作“真客燕”,形象生动。
  • 意象:通过“江海”、“归鸿”等意象,传达出漂泊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反映了诗人对于孤独、漂泊和思乡的深切感慨,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寒日:象征孤独与冷清,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孤城:代表着孤立与抑郁的环境。
  • 瘦藤:象征脆弱,隐喻诗人的内心挣扎。
  • 江海:广阔的天地,表现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 归鸿:象征思乡之情,带有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日孤城特地红”中的“孤城”指的是?
    A. 热闹的城市
    B. 孤独的城池
    C. 繁华的街道

  2. “瘦藤扶我上西风”中,瘦藤象征着什么?
    A. 强壮与勇气
    B. 脆弱与孤独
    C. 生命与希望

  3. 诗中“归鸿”指的是什么?
    A. 游子归来
    B. 离开的孤雁
    C. 大雁返乡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李白的《夜泊牛津》、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离愁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对比吴儆的《浣溪沙(登镇远楼)》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现了思乡情,但吴儆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展现了古代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歌选读》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