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岩》

时间: 2024-12-29 19:37:13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岩下漱,长看清影照寒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岩
吴儆 〔宋代〕

题诗山寺不胜多,人力争如造物何。
安得短蓬岩下漱,长看清影照寒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的是山寺中的景象,诗人感慨寺庙多得让人无法一一细数,人们争相模仿大自然的创造而努力。诗人希望能够在岩石下用清泉漱口,长久地欣赏清澈的影子在寒冷的水面上摇曳。


注释:

字词注释

  1. 题诗:题写的诗句。
  2. 山寺:指山上的寺庙。
  3. 不胜多:形容数量很多,无法数清。
  4. 人力:指人们的努力和力量。
  5. 争如造物:形容人们争相创造,像自然的造物一样。
  6. 安得:如何能够。
  7. 短蓬:指短小的蓬草。
  8. :漱口、洗涤。
  9. 长看:长时间地观看。
  10. 清影:清澈的影子。
  11. 寒波:寒冷的水波。

典故解析: 此诗并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出人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人力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儆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深思,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山中寺庙,诗人或许是在静谧的环境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及人力的局限性。


诗歌鉴赏:

这首《月岩》通过描绘山寺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对人类创造力的反思。首句“题诗山寺不胜多”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山寺的数量之多,体现了人类在宗教和文化追求上的热情。然而,接下来的“人力争如造物何”则带有一丝无奈,诗人意识到尽管人们努力模仿自然的造物,但终究难以与之相提并论。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希望在岩石下用清水漱口、长久欣赏水中清影的愿望。这种渴望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更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全诗在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人类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在细腻的笔触中,展现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题诗山寺不胜多:表达了山中寺庙多到让人难以数清的感受,显示出一种繁华与喧嚣。
  2. 人力争如造物何:反映了人们在追求艺术和文化上所付出的努力,但又感叹人力的微薄。
  3. 安得短蓬岩下漱:诗人渴望在岩石下用清泉漱口,表达对自然清新之美的向往。
  4. 长看清影照寒波:希望长久地欣赏水中的清影,体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比:人力与自然的对比,强调人类的渺小。
  • 象征:清影和寒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类创造力的反思,传达出一种向往宁静与和谐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岩: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山寺:代表人类文化与宗教追求的场所。
  3. 清影: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4. 寒波:体现出自然的力量与冷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寺”主要象征什么?
    A. 文化追求
    B. 自然美
    C. 人力争斗

  2. “人力争如造物何”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叹?
    A. 自然的伟大
    B. 人力的不足
    C. 宗教的力量

  3. 诗中提到的“清影”象征着什么?
    A. 人的追求
    B. 纯净与美好
    C. 寒冷与孤独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比较吴儆的《月岩》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王维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象的细腻与变化,而吴儆则更加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宁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鉴赏》
  2. 《古诗词精粹解读》
  3.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