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时间: 2025-01-06 09:50:32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月二十日与馆中同舍游西湖作
作者: 葛立方 〔宋代〕

天竺古浮屠,孤云一鸟径。
去天真尺五,峻步欲乘兴。
石壁半空立,略彴引危嶝。
山底禽衔花,石罅僧入定。
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伴在西湖游玩的情景。开篇提到天竺寺的古塔,孤云和飞鸟的自然景象,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接着描绘了山间的高峻步道,似乎正要借着这股兴致攀登至高处。接下来,石壁耸立,给人一种悬空的感觉,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底有鸟儿衔着花朵,而石缝中有僧人正在入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作者请同伴一起从静谧的禅境中走出来,外面的林间隐隐传来磬声。


注释:

  • 天竺: 指的是古代印度,因其文化与佛教传入而闻名。
  • 浮屠: 指佛塔,这里指天竺寺的古塔。
  • 孤云: 独自漂浮的云,象征孤独与自由。
  • 三昧: 指一种深度的禅定状态。
  • 疏磬: 指敲打的磬声,清脆而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八月,正值西湖美景最为迷人之时,诗人与同舍的朋友一同游览,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山水景色的赞美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体悟。诗的开头就以“天竺古浮屠”引出,神秘而高远,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接着通过“孤云一鸟径”描绘了空灵的环境,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诗中的“峻步欲乘兴”表明了作者的探索精神,渴望在自然中找到乐趣与灵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石壁半空立”和“山底禽衔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险峻与和谐并存的景象,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进入石缝中的僧人入定,更是将诗的意境推向了深邃的哲思。结尾“请从三昧起,林外有疏磬”,将人从静谧的禅境中拉回现实,暗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竺古浮屠”: 引入了历史与文化背景,唤起对古代印度佛教文化的联想。
  2. “孤云一鸟径”: 描绘了空灵的自然,寓意孤独的心境。
  3. “去天真尺五”: 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高峰的渴望。
  4. “峻步欲乘兴”: 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
  5. “石壁半空立”: 形象地描绘了高耸的石壁,产生一种威严感。
  6. “略彴引危嶝”: 描述了攀爬的危险,增强了诗的紧张感。
  7. “山底禽衔花”: 细腻的描绘出自然生机,鸟儿传递着生命的气息。
  8. “石罅僧入定”: 体现了宁静的佛学氛围,进一步深化了禅意。
  9. “请从三昧起”: 邀请同伴回归现实,体现出人际间的温情。
  10. “林外有疏磬”: 余音绕梁的磬声,回归到自然的和谐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孤云”和“禽衔花”展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工整:如“峻步欲乘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叠加: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结合,形成深邃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清幽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竺: 象征文化的深厚与神秘。
  • 孤云: 突出孤独和自在。
  • 浮屠: 代表智慧与信仰。
  • 石壁: 体现自然的壮丽与险峻。
  • 禽衔花: 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僧入定: 禅宗的宁静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天竺”的描述,以下哪个是正确的? A. 中国古代名山
    B. 古代印度的佛教文化
    C. 现代城市
    D. 自然景观

  2. “孤云一鸟径”中的“孤云”象征什么? A. 大家团聚
    B. 自由与孤独
    C. 繁忙的生活
    D. 自然的和谐美

  3. 诗中提到的“石罅僧入定”,体现了哪种思想? A. 追求名利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C. 追求外在的享受
    D. 追求社交的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感慨。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通过晨曦中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的赞美,但风格上更为明快。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大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