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伤春六绝句》

时间: 2025-01-07 22:15:19

洛阳宫阙半成灰,草草花枝溅泪开。

国色开香消息断,妆台谁奉紫金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洛阳宫阙半成灰,草草花枝溅泪开。
国色开香消息断,妆台谁奉紫金杯。

白话文翻译:

洛阳的宫殿已经半毁,花枝随意地洒落泪水般地开放。
国色天香的消息已经断绝,妆台上又有谁来奉上那紫金的酒杯呢?

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 宫阙:指宫殿,皇宫的建筑。
  • 半成灰:形容宫殿破败,残缺不全。
  • 草草:匆忙、随意地。
  • 溅泪:形容花开时仿佛在流泪,表达悲伤的情感。
  • 国色:指美丽的女子,通常用来称颂国家的美人。
  • 消息断:指关于美丽女子的消息不再传来。
  • 妆台:化妆的桌子,古代女子用来打扮自己的地方。
  • 紫金杯:象征富贵的酒杯。

典故解析:

该诗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古代洛阳的描绘以及对美人和国色天香的赞美。洛阳在历史上是许多朝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辉煌。而“国色天香”常用来形容绝色美女,尤其是王朝时期的美人,诗中则暗示因国破而美人即将无处可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立方,宋代诗人,生活于北宋时期。其诗风多表现抒情与自然景观,具有清新之气。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动荡的历史背景中,反映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美人无处依托的哀伤。

诗歌鉴赏:

《避地伤春六绝句》通过对洛阳宫阙的描绘与对花枝的感叹,勾勒出一种苍凉的美感。首句“洛阳宫阙半成灰”,直接点明了时代的变迁与历史的沧桑,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伤。接着,花枝的“溅泪开”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伤感,花开之美与泪水相结合,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国色开香消息断”,暗示着美丽与繁华的消逝,国家的美人不再,暗喻着昔日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而最后一句“妆台谁奉紫金杯”,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妆台的空荡与紫金杯的缺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令人唏嘘不已。

整首诗在悲伤的情节中渗透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历史的思考。诗中因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与美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洛阳宫阙半成灰:描绘了曾经辉煌的洛阳,现如今已经残破不堪。
    2. 草草花枝溅泪开:花虽美丽,却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显得悲伤。
    3. 国色开香消息断:美丽的女子已不再,历史的香气也随之消逝。
    4. 妆台谁奉紫金杯:妆台冷清,昔日的繁华已无处追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枝溅泪”形象地表现了花开的悲伤。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花枝”和“泪”赋予自然以情感,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美人双重失落的深切感受。

意象分析:

  • 宫阙:象征着权力与繁华,暗示国家的兴衰。
  • 花枝:美丽而脆弱,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流逝。
  • 紫金杯:象征着奢华与富贵,但在失去美好的背景下显得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洛阳宫阙”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洛阳
    • C. 南京
    • D. 西安
  2. “草草花枝溅泪开”中的“泪”主要是指什么?

    • A. 真实的眼泪
    • B. 花的美丽
    • C. 对过往的惋惜
    • D. 伤心的情感
  3. 诗中的“紫金杯”象征着:

    • A. 权力
    • B. 美丽
    • C. 富贵与奢华
    •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葛立方的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表现了对国破家亡的感慨,但其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而葛立方则更侧重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哀伤,两者虽然主题相近,但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