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与客语慨然有庐山之兴》
时间: 2025-01-06 11:59: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与客语慨然有庐山之兴
作者: 朱槔 〔宋代〕
九日黄花笑白头,分将牢落付林丘。
半川暝色聊偿梦,别岭秋声旋寄愁。
江国经年成浪语,匡庐入手是真休。
未能免俗须登陟,睨视元龙百尺楼。
白话文翻译
九月九日这一天,黄花盛开,我笑看自己白了头,
将这些花的美丽送给山林丘壑。
半山的暮色中,聊以此来偿还我的梦想,
别离的山岭传来秋天的声音,寄托了我的忧愁。
经过多年的江湖岁月,成了无尽的闲聊,
匡庐山在我手中,确实是真正的安宁。
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我必须攀登高峰,
眺望那高耸的元龙塔,百尺高楼尽收眼底。
注释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此时正值秋季,常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黄花:指菊花,象征长寿,重阳节时人们常插菊花。
- 牢落:意为愁苦的事情。
- 半川:指山间的半边水流或山谷。
- 江国:泛指江河流域的国家。
- 匡庐:指庐山,位于江西,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 元龙:指高耸的塔或楼。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即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长寿与团聚。
- 庐山:自古以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作为风景名胜,常被用来表达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槔,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诗。他的作品常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和朋友相聚,借助重阳这一节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情景。
诗歌鉴赏
朱槔的《九日与客语慨然有庐山之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境的诗作。全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自然的向往。首句“九日黄花笑白头”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白头的象征不仅代表了诗人的年岁,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索。接下来的“分将牢落付林丘”,更是将心中的忧虑与愁苦寄托于山林之间,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半川暝色聊偿梦”与“别岭秋声旋寄愁”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秋日的萧瑟与孤独,似乎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最后两句“未能免俗须登陟,睨视元龙百尺楼”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尽管世俗的束缚无法避免,但仍然要勇敢攀登,追求更高的理想。
全诗意境深远,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充分体现了朱槔对自然与人生的认知和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九日黄花笑白头:描绘重阳节的黄花盛开,诗人感叹自己已经白了头,暗含对人生的感慨。
- 分将牢落付林丘:将心中的忧愁与烦恼寄托于山林,表达对自然的寄情。
- 半川暝色聊偿梦:在山间的暮色中追忆自己的梦想,展现了诗人的思乡情怀。
- 别岭秋声旋寄愁:秋天的声音传来,寄托了诗人对离别的愁苦。
- 江国经年成浪语: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江国的故事变成了闲聊,生命的流逝让人感慨。
- 匡庐入手是真休:庐山在手中,象征着真正的安宁与归宿。
- 未能免俗须登陟:尽管无法逃避世俗的压力,仍然要勇敢攀登,追求更高的理想。
- 睨视元龙百尺楼:眺望高耸的元龙塔,象征着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白头”比喻人生的老去,深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自然的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主题,结合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在重阳佳节中,虽感白头之叹,但仍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花:象征长寿与美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 山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恬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秋声:象征离别与忧愁,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百尺楼:象征理想与追求的高度,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端午节
-
诗中“黄花”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长寿
- C. 悲伤
- D. 财富
-
诗人如何寄托自己的忧愁?
- A. 通过饮酒
- B. 通过山林
- C. 通过书信
- D. 通过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思念与感慨,但更强调兄弟之间的情谊。
- 杜甫的《登高》则在更为深沉的忧伤中,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