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夜月色如昼山林清绝念无以共此赏者闻元长宗正仲长隐居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4 19:28: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人谈舌久不掉,上客高轩何日过。又恐柴门不容辙,旋锄幽径剪庭莎。
白话文翻译:
在山野之中,野人谈笑的声音久久不散,而高贵的客人何时才能光临我的小屋?我又担心那简陋的柴门无法容纳车辙,于是便忙着清理幽静的小径,修剪庭院中的野草。
注释:
- 野人:指生活在山林中的人,通常与世隔绝,表达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谈舌:指聊天,谈话的声音。
- 上客:指高贵的客人,通常指文人雅士。
- 高轩:高大的车厢,形容客人的身份地位。
- 柴门:用柴草做的门,象征简陋的居所。
- 辙:车辙,指车轮留下的痕迹。
- 旋锄:转身用锄头,表示劳动的动作。
- 幽径:小路,通常指幽静的地方。
- 庭莎:庭院里的野草,象征自然的生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中通过对山林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宁静状态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俱,宋代诗人,性情淡泊,喜爱隐居生活,常常在诗中表达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于高雅友人的渴望以及对自然的珍视。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人生活,隐士文化的蓬勃发展。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山林生活及其内心的渴望。诗的开头通过“野人谈舌”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展现了山野生活的恬淡。随后,诗人自问高贵的客人何时会来访,这不仅体现了对友人的期待,也隐含着对人际交往的渴望,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最后两句则通过“柴门不容辙”的担忧,反映出诗人对简陋居所的自谦与对生活的认真态度,表明了他希望以整洁的环境来迎接期盼中的友人。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人谈舌久不掉:隐士在山野中欢声笑语,显得轻松自在。
- 上客高轩何日过:渴望高雅的友人前来拜访,表明内心的孤独。
- 又恐柴门不容辙:担心自己的简陋居所无法容下友人的到来,表现对自身条件的自谦。
- 旋锄幽径剪庭莎:忙于整理环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谈舌”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对仗:如“野人谈舌”和“上客高轩”,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隐士对友人的渴望与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反映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野人:象征自然、恬淡的生活。
- 高轩:代表高雅的社交生活。
- 柴门:象征简朴的居所,体现隐士的自谦。
- 幽径:隐喻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上客”指代的是? A. 高贵的客人
B. 隐士
C. 野人
D. 诗人自己 -
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期待友人
B. 逃避现实
C. 对生活的漠然
D. 对自己居所的满足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与程俱的作品都描绘了自然与隐逸生活,但李白的作品更为豪放,而程俱则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内心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