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寿吴漕·正月十五)》
时间: 2025-01-08 02:29: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寿吴漕·正月十五)
恰则元宵,灿万灯星球如昼。春乍暖化工未放,十分花柳。
和气并随灯夕至,一时钟作人间秀。问烟霄直上舌含香,文摛绣。
命世杰,调元手。荆楚地,淹留欠。看日边追诏,印垂金斗。
翠竹苍松身逾健,蛾儿雪竹论人如旧。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万盏灯光璀璨,如同白昼。春天刚刚开始,花草尚未完全绽放,但气氛已十分和谐,灯光下的夜晚宛如人间的绝美秀景。询问飞向天空的香烟,嘴里的香气让人陶醉。作者称赞那些杰出的人物,调和世间的美好。荆楚地区的人们依旧滞留在此,仰望着日边的辉煌,仿佛看到了悬挂的金斗。苍翠的竹子和松树显得生机勃勃,像往日一样,愿湘江的水流入玉壶中,祝愿你长寿。
注释:
- 元宵: 正月十五,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
- 灿: 灿烂、光辉。
- 花柳: 花和柳树,象征春天。
- 和气: 和谐美好的气氛。
- 烟霄: 天空。
- 舌含香: 形容美味的食物,令人回味。
- 命世杰: 指杰出的人物。
- 荆楚: 指中国南方的荆州和楚地,文化意义深厚。
- 金斗: 比喻富贵和尊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光祖,宋代诗人,字公度,号元白,世称光祖。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宵佳节,表达了对节日热闹气氛的喜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朋友吴漕的美好祝愿。元宵节不仅是传统节日,也是人们团聚、庆祝的时刻,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开头以“恰则元宵”引入,带出节日的氛围,接着描绘了灯火辉煌的夜晚,给人一种温暖、欢乐的感觉。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尽管花草尚未完全绽放,但热闹的场景已足以让人陶醉。诗中提到的“和气并随灯夕至”,强调了团圆和谐的重要性。
中间部分,诗人向往着那些杰出的人物,并将其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话。最后,诗人以祝愿的口吻,表达了对朋友长寿的美好祝愿,流露出浓厚的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鲜明,成功地传达了节日的欢乐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恰则元宵: 正好是元宵节,开头引入节日的主题。
- 灿万灯星球如昼: 形容灯光如星球般灿烂,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 春乍暖化工未放: 描述春天的暖意尚在,花草刚刚开始生长。
- 十分花柳: 花草的美丽,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和气并随灯夕至: 和谐的气氛伴随着灯光而来,暗示团圆的美好。
- 一时钟作人间秀: 诗人感叹此刻的美景如同人间的绝世之秀。
- 问烟霄直上舌含香: 向天问香气,形容美食的芬芳。
- 文摛绣: 比喻文采斐然。
- 命世杰,调元手: 赞美杰出的人物,调和美好。
- 荆楚地,淹留欠: 荆楚地的留恋与思念。
- 看日边追诏: 追逐日边的辉煌。
- 印垂金斗: 比喻荣华富贵。
- 翠竹苍松身逾健: 描绘自然的生机与长青。
- 蛾儿雪竹论人如旧: 以蛾儿和雪竹来象征美好的往昔。
- 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最后寄托了对长寿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 “灯星球如昼”比喻灯火的辉煌。
- 拟人: “和气并随灯夕至”,将“和气”拟人化,增添生动感。
- 对仗: 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元宵节的喜爱,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热闹的节日氛围,同时寄托了对友人长寿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而深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 象征节日的热闹与温暖。
- 春天: 象征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花柳: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湘江: 象征着长寿与友谊的流动。
文化内涵:
灯光与春天的结合,展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团圆和生机的重视。湘江的意象则深植于南方文化,象征着友情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宵节的主要象征是什么?
- A. 灯光
- B. 雪
- C. 花
- D. 竹子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朋友长寿的祝愿?
- A. 灿万灯星球如昼
- B. 愿湘江卷入玉壶中,为公寿
- C. 和气并随灯夕至
- D. 命世杰,调元手
-
诗中提到的“荆楚地”主要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 D. 东方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同样描绘春天和节日的场景,但侧重于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月亮为意象,表达对人间情感的思索与寄托,情感更加深沉。
- 《春江花月夜》: 描述自然景色与人间情感的结合,意象丰富,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