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时间: 2024-09-19 20:41:20意思解释
满江红
作者: 何师心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其侧有亭,山谷榜曰奇观。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儿未许游鱼宿。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
三峡水,堪人掬。
三汲浪,堪龙浴。
更两边潇洒,数竿脩竹。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
白话文翻译:
在一旁有个亭子,山谷上标榜着“奇观”。
水流如飞,像揭起的珠帘一样。
不需要人来卷起,不需要人来装裱。
一点也不让飞燕飞入,也不允许游鱼停留。
我朝着山顶缓步走去,聆听那清脆的山音,如同玉石般洁净。
三峡的水,令人想要捧起。
三汲的浪,适合龙在水中嬉戏。
两旁潇洒的风景,几竿修竹。
清晨的碧烟像绳子束缚,夜晚的新月像钩子曲折。
我问当年题诗的是谁,原来是黄山谷。
注释:
- 亭: 供人休息或观景的建筑。
- 奇观: 奇特的景观。
- 飞空: 水流像飞一样的流动。
- 珠帘: 比喻水流如珠帘般美丽。
- 三峡: 指长江三峡,著名的自然景观。
- 黄山谷: 指黄庭坚,著名的宋代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师心,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美景,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何师心游览山水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人诗作的追忆。
诗歌鉴赏:
《满江红》生动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奇丽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通过“珠帘”“飞燕”“游鱼”等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场景,令人神往。诗人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语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水的灵动与自然的和谐美。诗末的提问,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诗意的升华,反映出诗人与自然、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其侧有亭,山谷榜曰奇观。”:描述亭子与奇观,暗示自然的美。
- “一水飞空,揭起珠帘全幅。”:水流如飞,画面生动。
-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强调自然之美无需人工修饰。
- “一点不容飞燕入,些儿未许游鱼宿。”:自然的宁静与纯粹。
- “向山头款步听疏音,清如玉。”:步行至山顶,聆听山音,感受清澈。
- “三峡水,堪人掬。”:三峡的水美丽动人,令人想要捧起。
- “三汲浪,堪龙浴。”:波澜壮阔,适合神龙嬉戏。
- “更两边潇洒,数竿脩竹。”:两旁的竹子姿态优雅。
- “晓倩碧烟为绳束,夜凭新月为钩曲。”:早晨的雾气和夜晚的月光,构成了美丽的画面。
- “问当年题品是何人,黄山谷。”:追忆古人,表达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水飞空”比喻水流的动感。
- 拟人: “不须人卷,不须人轴”,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追溯和对人文精神的赞美。
意象分析:
- 亭: 休息与观赏的场所,象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水流: 生命与活力的象征,流动的水代表着自然的变化与美丽。
- 竹: 象征坚韧与高洁,体现了诗人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 A. 亭子
- B. 山水景观
- C. 人工建筑
- D. 花草树木
-
诗中“晓倩碧烟”指的是什么?
- A. 早晨的雾气
- B. 傍晚的霞光
- C. 夜空的星星
- D. 白天的阳光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何师心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偏重于诗中的哲理和孤独感,而何师心则更突出景物的美丽与生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