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时间: 2025-01-17 09:2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辛弃疾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
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
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
车马路,儿童泣。
风雨暗,旌旗湿。
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
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壮志未酬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感慨未能报效国家,听说君主对自己的信任与重视,感到欣慰,但又意识到即使如此,自己依然在为国家的安危而忧虑。诗中的“凤凰飞诏”象征着朝廷的召唤,形势紧迫,急需回归。路途上,车马繁忙,儿童因离别而哭泣,天气阴暗,旌旗被雨淋湿,显示出一片愁苦的景象。看着野梅和官柳,春风送来了消息,但却不能令人欢笑,反而让人更加感到松竹的黯淡。最后,诗人感叹人间有谁来关心这别离的愁苦,酒杯中的物事也无法解忧。
注释:
- 苍髯如戟:形容老人的胡须像戟一样,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的敬重。
- 凤凰飞诏:凤凰象征着吉祥和高贵,飞诏指的是皇帝的召令。
- 长安正在天西北:指长安位于西北方向,表明归途的遥远。
- 车马路,儿童泣:描绘了离别情景,儿童的哭泣增添了离愁别绪。
- 松竹无颜色:松竹常常象征坚定和长青,但在此处却显得无色,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和将领。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著称。在词作中,辛弃疾常常运用丰富的历史和民间故事,表达个人的理想和对国家的关切。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辛弃疾在被召回朝廷期间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此时正值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辛弃疾心系国家,渴望能够在战场上报效国家。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词作,透过细腻的描写,辛弃疾展示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湖海平生”自述,彰显了他波澜壮阔的经历与志向,紧接着提及君王的信任,表达出对未来的希望。然而,随即而来的“车马路,儿童泣”,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重的离愁别绪。诗人在描写离别情景的同时,融入了对国家的忧虑。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春风虽来,却掩不住心头的忧虑,松竹的无色象征着士人的失落与无奈。最后一句“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更是将个人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无奈推向高潮,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诗人自述一生经历,然而未能实现报国之志。
- 闻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长策:听说君主对自己的信任,感到欣慰。
- 此老自当兵十万,长安正在天西北:自己仍愿为国出征,但长途归路艰辛。
- 便凤凰飞诏下天来,催归急:皇帝的召令紧急而迅速,表明形势的紧迫。
- 车马路,儿童泣:描绘出离别的悲伤,尤其是儿童的哭泣更显悲凉。
- 风雨暗,旌旗湿:天气阴暗,旌旗被雨淋湿,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
- 看野梅官柳,东风消息:春天的消息随风而来,但却无喜色。
- 莫向蔗庵追语笑,只今松竹无颜色:不再追求无谓的谈笑,松竹的黯淡反映了内心的失落。
- 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感叹无人关心离愁,酒杯中的物事也无法解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车马路,儿童泣”,“风雨暗,旌旗湿”等,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比喻:如“苍髯如戟”形象地描绘了老者的形象。
- 拟人:如“东风消息”,将无生命的风赋予了传递消息的功能。
主题思想:
该词通过对离别、忧国的描写,传达了辛弃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感,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个人遭遇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髯:象征老成和智慧,表现出对年长者的敬意。
- 凤凰:象征吉祥与权威,代表皇帝的召唤。
- 儿童泣:表达别离的悲伤,增加了情感的厚度。
- 松竹:象征坚韧不拔,但在此处却显得黯淡,反映了诗人的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湖海平生”的意思是: A. 形容诗人的经历
B. 描述湖海的壮丽
C. 赞美自然风光 -
诗中的“凤凰飞诏”象征着: A. 战争的召唤
B. 皇帝的信任
C. 亲人的思念 -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调子较为轻快。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