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废寺》
时间: 2025-01-01 14:0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峰废寺
作者: 高翥 〔宋代〕
荒林依约旧山门,
秋草离离故迹存。
双瀑有声传宿雨,
一龛无地住闲云。
蜗沿坏壁丹青古,
龟负残碑字画昏。
三叹废兴谁可问,
乱鸦鸣噪自成群。
白话文翻译:
在荒林中隐约可见旧日的山门,
秋天的草丛离离,依然留存着往日的迹象。
双重的瀑布声响,传来昨夜的雨声,
一座空旷的佛龛无处可安放,闲云自在地漂浮。
蜗牛沿着破败的墙壁爬行,古老的丹青依旧可见,
乌龟驮着残损的碑文,字迹模糊不清。
我叹息着废兴的轮回,谁能来询问呢?
乱飞的乌鸦在树上鸣叫,自成一群。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约:隐约可见,形容山门在荒林中模糊可辨。
- 离离:稀疏、零落,形容秋草的状态。
- 双瀑:双重的瀑布,可能暗指两条瀑布相连。
- 龛:佛龛,供奉佛像的地方。
- 蜗:蜗牛,形象生动。
- 坏壁:破损的墙壁。
- 丹青:指绘画,尤其是传统的中国画。
- 昏:模糊不清,形容字迹的状态。
- 三叹:三次叹息,表现感慨。
典故解析: 该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废弃寺庙的意象,可以与古代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景明,号白云,宋代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作品常表现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高翥游览一处废弃寺庙之时,诗中通过描述荒凉的景象,反映出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表现了对无常与孤独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峰废寺》通过描绘荒凉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被荒林所包围的旧山门和秋草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出昔日繁华的消逝。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双瀑有声”和“一龛无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双瀑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而佛龛的空旷则暗示着精神信仰的缺失。
后面的两句“蜗沿坏壁丹青古,龟负残碑字画昏”进一步加深了这一主题,破旧的墙壁和模糊的碑文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消散。最后的两句通过“乱鸦鸣噪自成群”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尽管环境荒凉,但自然依旧有其独立的生命,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轮回与无常。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对比,展现了人类的历史与自然的恒常,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林依约旧山门:旧山门隐约被荒林遮掩,表现出时间的变迁。
- 秋草离离故迹存:秋草稀疏,依然留存昔日的痕迹,唤起对往昔的回忆。
- 双瀑有声传宿雨:双瀑的声音传来昨夜的雨声,描绘出自然的生动场景。
- 一龛无地住闲云:空佛龛无处安放,闲云自在飘浮,象征着精神的空虚。
- 蜗沿坏壁丹青古:蜗牛沿着破旧的墙壁,古老的画迹依稀可见,表现出历史的沉淀。
- 龟负残碑字画昏:乌龟驮着残损的碑文,字迹模糊,象征着过去的记忆已被遗忘。
- 三叹废兴谁可问:我感叹废弃与兴盛,谁能来询问这些历史的变迁。
- 乱鸦鸣噪自成群:乌鸦在树上鸣叫,自成一群,表现出自然的无序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变迁比作荒草与破壁,生动形象。
- 对仗:如“蜗沿坏壁丹青古,龟负残碑字画昏”,形成对称美。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使得环境似乎具有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围绕着“废兴”的感慨,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通过对废弃寺庙的描述,诗人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对生命、历史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林:象征着荒凉与孤独。
- 旧山门:历史的象征,代表着过去的繁华。
- 秋草:时间流逝的表现,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双瀑:自然的声音,象征着活力与生命力。
- 佛龛:信仰与精神追求的象征。
- 残碑:记忆的象征,代表着时间的侵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荒林依约旧山门”中“依约”意为: A. 清晰可见
B. 隐约可见
C. 完全看不见 -
诗中提到的“蜗沿坏壁”主要描绘了: A. 自然的生机
B. 破败的环境
C. 美丽的景色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的美好
B. 历史的沧桑
C. 个人的情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与《三峰废寺》均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和谐的自然环境,后者则着重于历史的沧桑感。
- 《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宁静的山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三峰废寺》中对废弃景象的感叹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