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倚妆楼宝髻垂。
佩环依约下瑶池。
鬓边斜插碧蝉儿。
不嫁东风苏小恨,
未圆明月柳娘悲。
舞休愁叠缕金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倚靠在妆楼上,头发披垂,佩戴着精美的环饰,仿佛从瑶池中走出。她的鬓边斜插着一只碧绿的蝉儿。她对东风的情感未能圆满,不愿嫁给苏小,带着一丝忧愁;而未能如明月般圆满的柳娘也在悲叹。舞蹈停止了,愁绪又如缕金衣般叠加在心头。
注释:
- 妆楼:指梳妆的楼阁,女子打扮的地方。
- 宝髻:指用珍贵材料盘成的发髻。
- 佩环:佩戴的环饰,通常形状优美,象征着女子的美丽。
- 瑶池: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好与仙境。
- 碧蝉:形状或颜色像蝉的装饰,寓意生命与灵动。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常常与爱情相关联。
- 苏小:可能指古代传说中的美人,代表对爱情的向往。
- 明月:象征圆满,与柳娘的悲伤形成对比。
典故解析:
- 瑶池:在道教文化中,瑶池是仙女的居所,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东风:常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与爱情的萌芽。
- 苏小:苏小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美丽女子,代表了未能实现的爱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词人,生平事迹不详,创作风格多以细腻柔美见长,常表达对爱情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之时,女性地位逐渐提高,诗人可能借此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及对未能如愿的惆怅。
诗歌鉴赏:
此诗以女子的妆扮和情感为中心,展现了她的美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双倚妆楼宝髻垂”描绘出女子优雅的姿态,仿佛她是从仙境走来的美丽。接着“佩环依约下瑶池”将她的高贵与纯洁进一步渲染,形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形象。随着诗句的展开,女子的心情逐渐显露出忧伤,尤其是“不嫁东风苏小恨,未圆明月柳娘悲”两句,直接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无奈与惆怅,令人心生怜惜。最后一句“舞休愁叠缕金衣”更是将她的愁苦与美丽结合在一起,仿佛她的舞蹈因愁苦而停滞,金衣的华丽与内心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倚妆楼宝髻垂:描绘女子倚靠在妆楼,发髻自然垂落,显示出她的优雅。
- 佩环依约下瑶池:环饰轻轻荡漾,仿佛瑶池仙女的身影。
- 鬓边斜插碧蝉儿:鬓发上斜插的碧蝉,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
- 不嫁东风苏小恨:表达了她对东风的期待,但不得不放弃苏小的遗憾。
- 未圆明月柳娘悲:未能如明月那样完美,柳娘因此感到忧伤。
- 舞休愁叠缕金衣:舞蹈停止,愁绪如缕金衣般缠绕,隐喻她的内心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瑶池仙女,表现出她的美丽与高洁。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东风与苏小赋予情感,使得诗歌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美的描绘,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妆楼:象征女子的美丽与心思。
- 瑶池:象征理想与纯洁的爱情。
- 碧蝉:代表灵动与生命力。
- 明月:象征完美与圆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双倚妆楼宝髻垂”描绘的是谁的形象?
- A. 男子
- B. 妇女
- C. 小孩
-
“佩环依约下瑶池”中的“瑶池”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美好与纯洁
- C. 恐惧
-
“不嫁东风苏小恨”中,东风象征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夏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允平的《浣溪沙》更侧重于描绘外在的美与内心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流露。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深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李清照与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