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诉衷情(端午宿合路)
作者: 姜夔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石榴一树浸溪红。
零落小桥东。
五日凄凉心事,
山雨打船篷。
谙世味,楚人弓。
莫忡忡。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
孤负薰风。
白话文翻译:
一树石榴花在溪水中映红,
小桥东边花瓣零落。
端午五天的凄凉心事,
山雨拍打着船篷。
我懂得世间的滋味,就像楚地的弓箭。
别再忧虑。
白发的行客,不去采摘苹花,
辜负了这温暖的薰风。
注释:
- 石榴:象征繁华与美好,这里暗示景色的美丽。
- 溪红:溪水映红,形容石榴花的颜色。
- 零落:形容花瓣纷纷落下,带有凋零的意味。
- 五日凄凉心事:指端午节期间的心情忧虑。
- 山雨:即山中的雨,传达一种沉重与压抑的气氛。
- 谙世味:形容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
- 楚人弓:楚地的弓箭,象征着悲壮与豪情。
- 白头行客:指已年迈的旅人,暗示对青春的怀念。
-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希望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白石,号楚溪,南宋著名词人,才华横溢,擅长词、诗、散文等。其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诉衷情》写于端午节,诗人因节日之际的孤独感而发出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以“石榴一树浸溪红”描绘出端午节的美丽景象,展现了生命的繁盛。然而紧接着的“零落小桥东”则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凋零,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五日凄凉心事”揭示了诗人心中的忧伤,似乎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与心灵的孤寂。
“山雨打船篷”则用自然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沉重的氛围,仿佛连天空都在为他的心情感到忧伤。“谙世味,楚人弓”一语中,诗人对世间滋味的感悟以及对楚人弓的联想,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勇气的钦佩。
整首诗以“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结束,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不要让美好的时光流逝而不去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榴一树浸溪红:映衬出美好的自然景象,激发诗人的情感。
- 零落小桥东:花瓣散落,带来一种凋零的感伤。
- 五日凄凉心事:描述端午节的孤独与心绪。
- 山雨打船篷:自然的变幻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 谙世味,楚人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对历史的反思。
- 莫忡忡:告诫自己要放下忧虑。
-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对年华已逝的惋惜。
- 孤负薰风:感叹错过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雨打船篷”比喻内心的压抑。
- 对仗:如“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形成对称的节奏。
- 拟人: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的结合,增强了感情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榴:象征繁荣与生命力。
- 薰风:代表温暖与希望。
- 白头:象征老去与时光的流逝。
- 山雨:象征变幻与情感的压抑。
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诗的情感基调,也揭示了深层的文化内涵,表达了对生命美好与无常的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榴”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繁荣
- C. 凋零
- D. 伤感
-
诗中“山雨打船篷”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无奈
- D. 愤怒
-
“白头行客,不采苹花”中的“白头”指的是?
- A. 年轻人
- B. 老年人
- C. 诗人的朋友
- D. 诗人的爱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姜夔的《诉衷情》更侧重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体情感的细腻与柔美。两者都展现了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思索,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姜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