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

时间: 2025-01-01 14:19:42

六馆风流不可寻,形骸土木泪痕深。

有时咄咄空书字,俗子宁知我辈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馆风流不可寻,
形骸土木泪痕深。
有时咄咄空书字,
俗子宁知我辈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往昔风流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六馆的风流人物已不再可寻,自己在尘世中只留下了深深的泪痕。有时看到那些空洞的书信,感慨这些世俗的人又怎能理解我们的心情呢?

注释:

  • 六馆:指古代文人所集的书院或学馆,象征着文化和风流。
  • 风流:指才华横溢、风采出众的人,常与文人雅士相关。
  • 形骸土木:形容人的身躯和生活条件,暗指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无奈。
  • 咄咄:形容言辞激烈或逼人,暗示自己内心的激荡。
  • 俗子:指一般的世俗人,缺乏文化修养和理解。

典故解析:

“六馆”代表了古代文人聚集的场所,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风流云散。此诗中提到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对昔日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落寞感。诗中所涉及的世俗人与文人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对文人情怀的不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元量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一个文人风流逐渐衰退的时代,作者在感受世道变迁时,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汪元量的《寄赵青山同舍档四首》通过对“六馆风流”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和对文人身份的思考。开头的“六馆风流不可寻”直接表明了风流人物的消逝,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接下来的“形骸土木泪痕深”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不仅在怀念过去的辉煌,更在感慨现世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咄咄空书字”更是对世俗生活的讽刺,表明即使有文字的表达,也难以传达文人深切而复杂的情感。最后一句“俗子宁知我辈心”以反问收尾,直击主题,表达了文人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句凝练,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六馆风流不可寻:昔日的风流人物已不复存在,流露出对文化盛世的怀念。
    • 形骸土木泪痕深:诗人身处尘世,心中满是泪痕,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悲伤。
    • 有时咄咄空书字:在情感激荡时,书写的字句却显得空洞,表明内心的孤独。
    • 俗子宁知我辈心:质疑世俗人的理解能力,表达文人与世俗的隔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形骸土木”与“泪痕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俗子宁知我辈心”引发读者思考,突显文人情怀的孤独。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文化衰退的忧虑和对文人身份的思考,展示了文人与世俗之间的隔阂与不理解。

意象分析:

  • 六馆:象征着文化的辉煌与消逝,承载着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 泪痕:表现出深刻的情感,暗示着对失去的哀痛。
  • 空书字:象征着虚无与孤独,虽有表达却无实质内容,反映出深层的情感匮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六馆”指的是:

    • A. 书院
    • B. 酒馆
    • C. 学校
    • D. 宴会
  2. 诗中哪个词语表达了对世俗的讽刺?

    • A. 风流
    • B. 俗子
    • C. 泪痕
    • D. 书字
  3. 诗人对现实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无奈
    • C. 高兴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元量的作品更加强调文人的孤独和对世俗的批判,而李白则着重展现豪放洒脱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精神。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汪元量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