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新茶
李曾伯 〔宋代〕
建岭人夸第一纲,湘中热后已先尝。
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
白话文翻译:
《赋新茶》这首诗的意思是:建岭的人夸赞他们的茶是第一等的,而在湘中热的季节过后,人们已经尝试了这些茶。虽然这些茶的声价和官府焙制的茶有所不同,但我反而觉得山里人自己制作的茶更有韵味。
注释:
- 建岭:指建岭地区,这里特指出产茶叶的地方。
- 第一纲:第一等的茶叶。
- 湘中:指湘江流域,通常以出产优质茶而闻名。
- 声价:声誉和价格,这里指茶叶的名声和市场价格。
- 官焙:官府所焙制的茶叶。
- 气味长:气味持久,形容茶的香气和味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擅长诗词创作,尤其以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赋新茶》写于茶叶刚刚进入市场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和茶叶品质的追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茶的珍视,显现出对传统手工艺的赞赏。
诗歌鉴赏:
《赋新茶》展现了李曾伯对新茶的热爱与赞美,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山家茶的独特魅力。首句“建岭人夸第一纲”引出了对茶叶的赞美,强调了茶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地方特产的推崇。接下来的“湘中热后已先尝”则点明了时间背景,说明了茶叶在特定季节的采摘和品尝,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自制茶的偏爱,强调了山家茶更具自然的韵味与香气。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市场与传统之间的差异,也传达了对自然、纯粹的向往。整首诗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茶文化的理解与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建岭人夸第一纲:这句表达了建岭地区的人们对他们的茶叶自豪,称其为最好的。
- 湘中热后已先尝:这句说明了在湘江流域的夏季过后,人们已经品尝了这些茶,暗示茶叶的时令性。
- 虽然声价殊官焙:这句指出山家茶与官府焙制的茶在名声和价格上有差异。
- 反觉山家气味长: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茶的偏爱,认为它的香气更为持久。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山家茶与官焙茶的品质与名声,突显了山家茶的独特性。
- 夸张:使用“第一纲”来表达茶叶的极高品质,增强了赞美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茶的品质与情感展开,表现了对自然、传统的珍视与赞美,体现了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茶:象征着新生和希望,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
- 建岭、湘中:地理意象,代表特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 山家:象征着自然淳朴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手工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赋新茶》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李曾伯
C. 白居易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第一纲”指的是什么?
A. 茶叶的质量
B. 人的身份
C. 诗的风格
D. 地理位置 -
“虽然声价殊官焙,反觉山家气味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焙茶的赞美
B. 对山家茶的偏爱
C. 对茶文化的否定
D. 对自然的失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中八仙歌》
- 白居易《问刘十九》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白居易:两者均对生活中的细节有独到的观察与感悟,但李曾伯更多聚焦于自然与传统的对比,而白居易则更注重人情世故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赋新茶》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与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