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时间: 2025-01-04 07:38: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作者:李曾伯〔宋代〕
渊源正学富经纶,
炳炳如丹一片心。
中外久期还荷橐,
江湖所至是棠阴。
威声足使戎心慑,
边腹休虞客气侵。
指日玉阶清问及,
盍思长策济当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董矩堂赴召任职的祝福与期盼。诗人认为董矩堂的学识渊博,心胸如赤色的丹书般明亮,能够在中外事务中展现才华。诗人希望他在江湖之间能够如同棠阴般庇护他人。董矩堂的威名可以震慑外敌,边疆的安宁不必担忧外来侵扰。最后,诗人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政务中,积极思考长远的策略,以应对当今的局势。
注释
- 渊源:深厚的根基,指学问渊博。
- 经纶:治理国政的才能。
- 炳炳:光明,明亮。
- 荷橐:指携带书囊,象征学识和才能。
- 棠阴:棠树的阴影,象征庇护和安宁。
- 戎心慑:指外敌心中感到恐惧。
- 玉阶:指高贵的台阶,象征地位和权势。
- 盍思:何不思考,表明积极的态度。
- 长策:长期的计划或策略。
- 济当今:帮助解决当今的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曾伯,字道纯,号修竹,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政治时事与个人情怀。他的诗风清新,常用典雅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董矩堂即将赴任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和对国家前景的关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有才能之士的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董矩堂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才干的重视。开篇以“渊源正学富经纶”点明董矩堂的学识深厚,紧接着用“炳炳如丹一片心”形容其清明的心志,表明其才能与品德的光辉。诗中提到“中外久期还荷橐”,不仅体现了董矩堂在治理国家事务中的能力,也隐喻其肩负的重任与责任。
接下来的句子“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休虞客气侵”则突显了董矩堂的政治影响力与军事威慑能力,显示出他在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最后的“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表达了对董矩堂未来工作的期待,鼓励他在面对当今复杂局势时要有长远的打算。
整首诗不仅是对一位朋友的送别,更是对知识、责任和国家未来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渊源正学富经纶:赞美董矩堂学识渊博,具备治理国家的才能。
- 炳炳如丹一片心:形容他的心志明亮而坚定。
- 中外久期还荷橐:他在国际事务中能够有所作为,象征携带知识的书囊。
- 江湖所至是棠阴:他在江湖中的影响如同棠树般庇护他人。
- 威声足使戎心慑:他的威名足以令敌人感到恐惧。
- 边腹休虞客气侵:边疆安宁,不必担忧外敌侵犯。
- 指日玉阶清问及:他日将高居要职,清白无私地处理政务。
- 盍思长策济当今:希望他能思考长远的策略,解决当今问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炳炳如丹”将人的心志比作鲜艳的丹书,体现出其光明磊落的品质。
- 对仗:如“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休虞客气侵”,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棠阴”象征保护和庇护,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和人群的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有为之士的期望与祝福,强调了知识、责任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关注与对董矩堂的信任,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渊源:象征深厚的学问和根基。
- 棠阴:象征庇护与安宁。
- 威声:象征权威和影响力。
- 玉阶:象征地位与尊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渊源正学富经纶”的意思是:
A. 学识渊博,才能出众
B. 生活贫困,学问浅薄
C. 学习困难,才华平平
答案:A -
“威声足使戎心慑”中“戎”指的是:
A. 文人
B. 兵士
C. 平民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棠阴”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庇护与安宁
C. 财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曾伯的《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更加关注个人与国家的联系,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动荡中的个人情感。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但表达的情感与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