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缕·拟司马槱赠妓》

时间: 2025-01-17 10:07:19

石竹罗裙幽露眼,携手青皋,许结春风伴。

花雨路泥浑不管。

草痕冉冉随之远。

唱罢愁蛾颦处浅。

羞记同心,松柏西陵短。

翠烛照侬侬意软。

一双归去江蟾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金缕·拟司马槱赠妓
作者: 黄之隽 〔清代〕

石竹罗裙幽露眼,
携手青皋,许结春风伴。
花雨路泥浑不管,
草痕冉冉随之远。
唱罢愁蛾颦处浅,
羞记同心,松柏西陵短。
翠烛照侬侬意软,
一双归去江蟾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的青山绿水中与爱人携手漫步的情景。她身着石竹花的裙子,眼中含露,似乎充满了幽怨。两人相伴,愿意共度春风的美好时光。尽管路上花雨纷飞、泥泞不堪,他们却毫不在意。随着他们的脚步,草痕渐渐消失在远方。歌唱结束时,女子眉头微皱,仿佛陷入了愁绪中,羞于回忆过去的甜蜜时光,松柏在西陵的短暂生长也让人感到无奈。最后,烛光照耀着她柔软的心意,二人也在夕阳下缓缓归去,宛如江边的月亮渐渐西沉。


注释:

  • 石竹:一种花,常用于形容女子的美丽。
  • 罗裙:轻薄的裙子,常用以描绘女子的优雅。
  • 青皋:青翠的山丘,象征春天的生机。
  • 草痕:行走后留下的痕迹,暗指时间的流逝。
  • 愁蛾:形容愁苦的心情,如同蛾子般轻盈而哀愁。
  • 松柏西陵:松柏的生长象征着爱情的短暂与坚韧。

典故解析:

“松柏西陵”中的松柏常用作长寿与坚贞的象征,西陵则代表着西边的山陵,暗示爱情的短暂与逝去。诗中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人间情感的无常与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以擅长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可能是在春日的某个闲暇时刻,黄之隽与友人游山玩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短暂生命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金缕·拟司马槱赠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诗的开头以“石竹罗裙幽露眼”描绘了一位佳人的形象,结合“携手青皋”的场景,呈现出一幅春日游玩的画面。整首诗情感充沛,意象生动,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流露出对爱情短暂的感慨。

“花雨路泥浑不管”中,诗人似乎在暗示爱人在一起时,外界的种种不如意都变得无足轻重。后面的“草痕冉冉随之远”则是时间流逝的隐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两句提到的“翠烛照侬侬意软”以及“一双归去江蟾晚”则暗示着恋情的甜美与离别的伤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情虽美好,却难长久”的无奈。

整首词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使人感同身受,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竹罗裙幽露眼:描绘女子穿着花裙,眼中含露,既美丽又带着一种忧伤。
  • 携手青皋,许结春风伴:与爱人携手,许下愿望,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 花雨路泥浑不管:外界的花雨与泥泞在爱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草痕冉冉随之远:脚步留下的痕迹渐渐消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唱罢愁蛾颦处浅:唱完歌后,女子眉头微皱,流露出愁苦之情。
  • 羞记同心,松柏西陵短:对过去的甜蜜回忆感到羞愧,松柏的短暂象征爱情的脆弱。
  • 翠烛照侬侬意软:烛光映照着她柔软的心意,爱情的温暖。
  • 一双归去江蟾晚:二人归去的场景,月亮西沉,象征着爱情的告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眼神比作“幽露”,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草痕冉冉随之远”,形成优美的音韵。
  • 拟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使诗更富有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爱情的美好与短暂,借助自然景象传达深情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竹:象征女子的美丽与优雅。
  • 青皋: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爱情的美好。
  • 草痕: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记忆。
  • 翠烛:象征爱情的温暖与柔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竹罗裙”描绘的是哪种情景?

    • A. 女子在春日游玩
    • B. 女子在烈日下劳作
    • C. 女子在秋天收获
  2. “花雨路泥浑不管”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外界的无所谓
    • B. 对路途的疲惫
    • C. 对花的喜爱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江蟾”象征什么?

    • A. 归去的路途
    • B. 时间的流逝
    • C. 月亮的升落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温庭筠的《梦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黄之隽的这首词更侧重于春日的自然景象与爱情的流逝感,而李清照则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