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讯》
时间: 2025-01-04 08:05: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冶城暮。见衰草连波,晚花萦雾。指垂杨深岸,重寻六朝路。书生莫问兴亡事,冷笑兰成赋。只当年,璧月琼枝,竟归何处。休觅欢游侣。怅故苑荒凉,怨歌愁舞。断粉零香,都逐寒潮去。画船不向秦淮泊,寂寞空烟浦。最伤心,桃叶渡头秋雨。
白话文翻译
在冶城的黄昏时分,看到衰败的草丛与波澜相连,晚间的花朵在雾中缭绕。我指向深岸的垂柳,重温六朝的旧路。书生不要再问兴亡的事情,冷笑着对兰亭赋感到无趣。只不过当年那璧月和琼枝,究竟归向何方?不要再寻觅欢游的伴侣。惆怅于故园的荒凉,怨歌与愁舞交织。断落的粉香,都随寒潮而去。画船不再停泊于秦淮,寂寞的烟波空荡荡。最令人伤心的是,桃叶渡头的秋雨。
注释
- 冶城:古代城池名,指的是冶城的黄昏。
- 衰草:衰败的草,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
- 六朝路:指的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历史,代表着昔日的辉煌。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象征理想主义者。
- 兰成赋: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奈与惋惜。
- 璧月琼枝:璧月象征美好事物,琼枝即美丽的花卉,二者结合表现对美好事物的追寻。
- 桃叶渡:桃叶渡是著名的水域,象征离别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承谦,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创作,风格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见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悟和对逝去年华的惋惜。
诗歌鉴赏
《探芳讯》是一首充满愁绪的古诗,诗人在冶城的黄昏中,感受到草木的凋零和往昔的辉煌,心中不禁涌起无尽的惆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衰草连波”、“晚花萦雾”,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凋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特别是“书生莫问兴亡事,冷笑兰成赋”,表达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与冷漠,显示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在“只当年,璧月琼枝,竟归何处”的反复追问中,诗人无意间流露出对美好回忆的渴望与失落,这种情感的复杂性让人深感共鸣。最后,随着“最伤心,桃叶渡头秋雨”的结尾,诗人将个人感情与自然景象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切的忧伤,令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悠远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冶城暮:设置了诗歌的背景,即黄昏时分的冶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
- 见衰草连波,晚花萦雾:描绘出衰败的草与波浪相连,晚间的花朵在雾中缭绕,展现出自然的美丽与衰退。
- 指垂杨深岸,重寻六朝路:诗人指向深岸的垂柳,怀念六朝时期的繁华,体现对过往的怀念。
- 书生莫问兴亡事,冷笑兰成赋:书生对此无所谓,冷笑过去的文学成就,表露出对历史的无奈与漠视。
- 只当年,璧月琼枝,竟归何处:反思美好的过去,感慨其已不再。
- 休觅欢游侣:不再寻求游玩伴侣,表现出内心的孤独。
- 怅故苑荒凉,怨歌愁舞:感慨故园的荒凉,怨恨与愁苦交织。
- 断粉零香,都逐寒潮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与流逝。
- 画船不向秦淮泊,寂寞空烟浦:画船不再停泊在热闹的秦淮,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 最伤心,桃叶渡头秋雨:以桃叶渡头的秋雨收尾,情感达到了高潮,令人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月琼枝”比喻美好的事物,体现珍贵与美丽。
- 拟人:如“晚花萦雾”,使花朵具有了生命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冶城:象征历史的沉淀与回忆。
- 衰草:代表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晚花:美好而短暂,象征青春的消逝。
- 桃叶渡: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六朝”时期是指哪几个朝代?
- A. 东汉、三国
- B. 东晋至南朝
- C. 唐朝
- D. 宋朝
-
“书生莫问兴亡事”中“书生”指的是?
- A. 商人
- B. 农民
- C. 读书人
- D. 将军
-
诗中“桃叶渡头秋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史承谦的《探芳讯》在情感上更为细腻,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而王维则通过景物传达出一种豁达的心境。两者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史承谦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