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4-09-19 21:13:51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杂诗十一首
作者:苏轼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纪渐长、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余龄难把玩”:我年纪大了,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把玩岁月;
“妙解寄笔端”:我把对生活的理解寄托在笔尖上;
“常恐抱永叹”:我常常害怕自己终究只能叹息;
“不及丘明迁”:比起古人丘明的迁徙之志,我的胸怀显得渺小;
“亲友复劝我”:亲友们劝我放下心中的忧愁;
“放心饯华颠”:要我放下心头的重负,畅快地饮酒作乐;
“虚名非我有”:那些虚名并不是我所拥有的;
“至味知谁餐”:真正的美味,谁能品尝得出呢?
“思我无所思”:我思考的事情无人能理解;
“安能观诸缘”:又怎能看清万事万物的因缘呢?
“已矣复何叹”:一切都已如此,何必再叹息?
“旧说易两篇”:古人的教诲简单易懂。

注释

  • 余龄:年纪;
  • 妙解:精妙的理解;
  • 丘明:指古代的哲人丘处机,强调迁徙的豪情;
  • 饯华颠:欢送朋友时的酬饮;
  • 虚名:没有实际价值的名声;
  • 至味:真正的美味;
  • 因缘: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已矣:已经这样了;
  • 旧说:古人的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法和绘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之后,他对名利的看法逐渐淡漠,更多地关注内心的修养和生活的本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年龄、人生意义的思索,展现了苏轼对自己处境的深刻反省。诗中表达了对虚名的轻视及对真味的追求,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看法。诗人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名前的荣誉并不重要,内心的丰富与否才是关键所在。尤其是“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一句,展示了他对人生复杂性的理解,表明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很多事情是难以理解的。而最后一句“旧说易两篇”,则传达了他对古人智慧的认同,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文人对生活的成熟态度和哲学思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余龄难把玩:随着年岁的增长,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随意享受生活;
  2. 妙解寄笔端:将自己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3. 常恐抱永叹:时常害怕自己只能在无尽的叹息中度过余生;
  4. 不及丘明迁:与丘明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相比,自己显得渺小无力;
  5. 亲友复劝我:亲友们不断劝说我放下心中的忧虑;
  6. 放心饯华颠:要我放下重负,尽情享受人生的欢乐;
  7. 虚名非我有:我所追求的名声其实并不属于我;
  8. 至味知谁餐:真正的美味与意义,谁能真正体验到呢;
  9. 思我无所思:我所思考的内容,别人又能懂多少呢;
  10. 安能观诸缘:又怎能看透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11. 已矣复何叹:事情已经如此,何必再叹息呢;
  12. 旧说易两篇:古人的教诲其实是简单而易懂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余龄难把玩”与“妙解寄笔端”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的思考比作笔端的寄托,形象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强调对生活的困惑,更加引人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名利的虚幻以及内心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薄名利、追求内心真实体验的思想。苏轼在诗中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充实才是人生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余龄: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妙解:代表智慧与理解;
  • 丘明迁:象征理想与追求;
  • 虚名:代表世俗的名利与浮华;
  • 至味:象征真实的生活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丘明迁”指的是哪个人物? A. 古代哲人丘处机
    B. 唐朝诗人李白
    C. 宋代文学家陆游
    D. 明代画家沈周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虚名非我有”表达了诗人对__的看法。

  3. 判断题:诗人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名利。 (对/错)

答案

  1. A
  2. 名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探讨了隐逸与人生哲学;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乐趣的追求与放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杂诗十一首》与李白的《将进酒》都有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为沉思内敛,后者则更为豪放奔放。
  • 苏轼在诗中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性,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世俗名利的反叛与享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诗文集》
  2. 《宋代诗词选》
  3.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