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7 18:1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影二首 其一
作者: 奕绘 〔清代〕
清容怎写。似板桥十里,月明林下。醉眼迷离,瘦干横斜,梦回不辨真假。玲珑竹外传香澹,浑讶道美人来也。破玉颜缟袂临窗,莫是文君新寡。惆怅逋仙老去,动江南诗兴,形影牵惹。一树池边,一剪灯前,一样断肠深夜。哀丝不怨毛延寿,怨出格风流难画。待春来积雪消时,只恐和伊皱都化。
白话文翻译:
这清丽的容颜该如何描绘呢?仿佛是那十里板桥下,明月映照在林间。醉眼朦胧,身影瘦削而横斜,让我在梦中难以分辨真假。玲珑的竹影外传来淡淡的香气,恍惚中以为美人来了。她白皙的脸庞,素雅的衣裳在窗前浮现,难道是文君过世后的新寡吗?惆怅中仙人已老去,激发了江南的诗兴,形影相牵。一棵树在池边,一盏灯在前,一样是那令人断肠的深夜。哀叹丝毫不怨恨毛延寿,怨的是那风流的情难以描绘。待到春天雪融时,只怕连她的皱纹也都化作烟云。
注释:
- 清容:指清秀美丽的容颜。
- 板桥:指古代的桥,象征美丽的风景。
- 醉眼迷离:形容因醉酒而眼神模糊。
- 玲珑竹外:竹子外传来的清香。
- 破玉颜:形容女子的美丽面容。
- 文君新寡:指的是古代诗人李白所描写的女子,暗指丧偶的悲伤。
- 毛延寿:历史人物,指代文人。
- 皱都化:指皱纹消失,形象模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奕绘,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与人情,融入丰富的感情与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奕绘通过描写美人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惆怅。
诗歌鉴赏:
《疏影二首 其一》通过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美的渴望和对逝去的惆怅。全诗以清容为引,仿佛在探讨如何描绘那美丽的容颜,却又因醉眼朦胧而难以把握真实的美。诗中多次提及自然元素,如“月明林下”和“玲珑竹外”,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这种对自然的描写不仅仅是背景,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
而“破玉颜缟袂”一句,借助古代美人形象的引入,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情感厚度,似乎在问:这一切的美,难道只是一场梦吗?同时,诗人也在反思自己对美的追求与无奈,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惆怅逋仙老去”,这句简洁却深刻,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样,情感层次分明,展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清容怎写:诗人自问,如何描绘那清丽的容颜,表达出对美的渴望。
- 似板桥十里,月明林下:描绘如画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
- 醉眼迷离,瘦干横斜:通过醉酒后的迷离状态,展现出朦胧的美感。
- 梦回不辨真假:在梦中分不清现实与虚幻,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困惑。
- 玲珑竹外传香澹:竹子传来的香气,增添了清新之感。
- 浑讶道美人来也:对美人的突然出现感到惊讶,进一步深化情感。
- 破玉颜缟袂临窗:美人靠近窗前,展现出她的优雅与清丽。
- 莫是文君新寡:借用历史人物的名义,表达对逝去的哀思。
- 惆怅逋仙老去:感叹时光流逝,仙人般的美丽已不再。
- 动江南诗兴,形影牵惹:诗人的情感因美人而被激发,展现出内心的纠葛。
- 一树池边,一剪灯前:对美好时刻的回忆,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一样断肠深夜:表达深夜的孤独与思念。
- 哀丝不怨毛延寿:即使感到悲伤,也不怨恨他人。
- 怨出格风流难画:对风流人物的无奈与惋惜。
- 待春来积雪消时:期待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
- 只恐和伊皱都化:担忧美丽将不复存在,表达对美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月明林下”等意象比喻美的静谧。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如“竹外传香”。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强调了自然与人情的密切关系,以及美丽事物的短暂与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容:象征纯洁和美丽。
- 月明:代表宁静与思考。
- 竹:象征高洁与隐逸。
- 灯:象征孤独与思念。
- 雪:象征时间的无情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容”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容颜
- B. 清澈的水
- C. 幽静的夜晚
- D. 迷人的香气
-
诗中“惆怅逋仙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逝去美好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奕绘《疏影二首 其一》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奕绘更注重美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强调孤独与酒的意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评论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