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陵矶》

时间: 2025-01-04 13:29:05

群山青不断,峭壁两崖开。

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

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

直恐间关老,扁舟七往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陵矶
沈梅 〔清代〕
群山青不断,峭壁两崖开。
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
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
直恐间关老,扁舟七往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城陵矶的壮丽景色:青山连绵不绝,峭壁在两侧高耸而开。风助着孤帆向前行驶,江水在乱石间流淌。东边是繁茂的草木,西边是接连的楼台。诗人忧虑着,经过这处险要的关口,自己的小舟会不会在七次航行中迷失方向。

注释

  • 青不断:青山连绵不断的意思。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孤帆:孤独的小帆船。
  • 乱石:水流中错落的石头。
  • 东陵、西楚:指代不同方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建筑。
  • 间关:指通道或险要关口。
  • 扁舟:小舟,形容舟的规模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梅,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

《城陵矶》创作于诗人游历至城陵矶时,受到周围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与对人生航程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城陵矶的壮美风光。首句“群山青不断”,通过“青”字营造出一种连绵不断的视觉印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宏伟。而“峭壁两崖开”则用“峭壁”的形象增强了险峻之感,暗示了前方航行的风险。

接下来的“风助孤帆上,江穿乱石来”,两者相辅相成,既有自然的助力,也有环境的挑战,形成了一种张力,体现了诗人对航行的期待和对未知的恐惧。这种情感在后面的“直恐间关老”中达到了高潮,诗人担忧自己的小舟在这片险恶之地迷失方向,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和生活挑战时的脆弱与无奈。

整首诗运用大量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忧虑的氛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山青不断:描绘了山峦起伏、青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以开阔感。
  2. 峭壁两崖开:强调了两侧峭壁的陡峭,暗示了通道的狭窄与危险。
  3. 风助孤帆上:风的助力使孤帆顺利航行,象征着希望。
  4. 江穿乱石来:江水流过乱石,暗示航行的艰难与曲折。
  5. 东陵纷草树:东边的自然景观繁茂,表现出生命的旺盛。
  6. 西楚接楼台:西边是人文景观的延续,体现人类活动的痕迹。
  7. 直恐间关老:直接表达对险关的担忧,增加了诗的紧迫感。
  8. 扁舟七往回:形象地描绘了航行的反复,增加了对航程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陵纷草树,西楚接楼台”,对比自然与人文。
  • 比喻:孤帆与人类的渺小相比,增强了自然的伟岸。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自然的壮丽与航行的艰辛,表达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脆弱,同时也体现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持久。
  • 孤帆:代表人类在广阔自然中的孤独与无助。
  • 乱石:隐喻生活中的障碍与挑战。
  • 草树、楼台:结合自然与人文,反映人类对环境的依赖与改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沈梅
    C. 杜甫

  2. “风助孤帆上”中的“孤帆”指的是什么?
    A. 一只孤独的鸟
    B. 一只小船
    C. 一棵孤独的树

  3. 诗中“直恐间关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崇敬
    B. 对航行的恐惧
    C. 对生活的满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同样描绘了船行的艰辛与自然景象。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江河月色的美丽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城陵矶》均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但《登高》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悲愁与历史的沉重,而《城陵矶》则在壮丽景色中融入了对航行的思考,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梅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山水诗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