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只雪明朝日,山河坐可分。
崭岩初解冻,片段未归云。
阔望穷人境,高寻俯雁群。
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
白话文翻译:
明天的阳光照耀着刚落下的雪,山河的景色似乎分外清晰。
崭新的岩石刚刚解冻,片片云彩尚未归来。
远望尽头是贫穷的人家,抬头高寻却看到大雁群飞。
打开门,树上的鸟儿纷纷散去,像玉絮一样飘落纷纷。
注释:
- 只雪:刚刚下过的雪。
- 明朝日:明天的太阳。
- 山河坐可分:山河的景色清晰可见。
- 崭岩:新的岩石。
- 高寻俯雁群:向上仰望,看到飞翔的雁群。
- 开门枝鸟散:打开门,树枝上的鸟儿纷纷飞散。
- 玉絮:形容雪花,洁白如玉,飘落如絮。
典故解析:
本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自然景象的描写与宋代诗人常用的意象相符合,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和”的治国理念,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雪后清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与感受,反映了他在雪后宁静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思考和情感。
诗歌鉴赏:
《雪霁登普贤阁》展现了雪后初晴的清新气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开篇的“只雪明朝日”,以雪衬托阳光,给人以清新、明亮的感觉,仿佛一切都焕然一新。接着“山河坐可分”,表达了雪后清晰的视野,山河的轮廓更加分明,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又描绘了崭岩初解冻的场景,展现了春的气息在悄然逼近,给人希望和生机。
“阔望穷人境”,诗人远眺贫穷的人家,似乎在思索社会的冷暖与人间百态。“高寻俯雁群”则体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与心境的高远,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最后一句“开门枝鸟散,玉絮堕纷纷”,则描绘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鸟儿飞散,雪花纷飞,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间的冷暖,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只雪明朝日:清晨的阳光照在刚刚落下的雪上,突显自然的美丽。
- 山河坐可分:山河的轮廓分外清晰,暗示着雪的洗礼使得景物更加明亮。
- 崭岩初解冻:新露的岩石刚刚解冻,象征着春天的来临。
- 片段未归云:尚未归来的云,暗示着天气的变化,春天的气息在渐渐回归。
- 阔望穷人境:远望贫穷的人家,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
- 高寻俯雁群:向上仰望,俯视飞翔的雁群,展现诗人开阔的视野。
- 开门枝鸟散:打开门,树上的鸟儿纷纷飞散,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玉絮堕纷纷:雪花纷纷飘落,象征着纯洁与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絮”比喻雪花,形象而生动。
- 对仗:如“阔望穷人境,高寻俯雁群”,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描绘鸟儿飞散,给自然赋予了生命。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雪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关怀。诗人以清新的视角观察自然,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与宁静。
- 山河:代表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 鸟: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雁群:象征着迁徙与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只雪明朝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晚上的寒冷
B. 清晨的阳光照在雪上
C. 雪后的阴霾 -
诗人通过“阔望穷人境”想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
C. 对个人生活的感慨 -
“玉絮堕纷纷”中的“玉絮”指的是什么? A. 珍贵的物品
B. 雪花
C. 树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关注社会民生。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自然之美,表达个体情感。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 vs 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二者都描绘了高处的视野,王之涣关注的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司马光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资治通鉴》相关研究文献